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3-23 23:35:05 阅读 6418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

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

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

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案

一 课标要求 本节课紧扣 语文课程标准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律。2 认识并会写本文中的生字 词语。3 学会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学习方法。二 背景分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 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会写 哉 巍 弦 3个生字。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 伯牙鼓琴 并背诵。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 之美。能说出 伯牙鼓琴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和同学交流感受。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想象,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 相...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 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 锺子期因为 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过程 一 导入巧激趣。1.谈话导入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