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23 21:00:05 阅读 6331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躯”、“搏”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老麻雀伟大的爱。

3.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准备】课件、贴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明确目标。

1.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出示单元导读,明确习作单元目标。一(》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时,直接揭示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活动指向明确,更加高效。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3.会写的字按结构归类,教师范写“躯”、“搏”,学生临写。

4.朗读重点句子,感知文本角色。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本课生字词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类、组块,并与文本角色相对应,由词到句,有层次地展开,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梳理结构,明确要素。

1.默读课文,想一想: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2.师生交流,理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吓退老麻雀掩护。

攻击。2. 划分段落,梳理故事发展脉络板书:时间地点人物。

4.学生根据板书复述故事开始、起因、经过和结果。

5.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一件事要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同时,要注意(结合板书),把时间、地点和人物交代明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通过画结构示意图、划分段落、复述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明确抓住事情发展的六要素,才能把事情写清楚。

四、运用学法,初试身手。

师:阅读短文《生命桥》,思考:文章是怎样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出示学习要求:

1.文章出现了哪几个角色?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填写学习单。

2.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为了落实好本课语文要素的训练,精选了同一题材、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训练,掌握方法,习得能力,获得情感的熏陶。

4、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交流写作方法。

1)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介绍故事的方法。

2)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板书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知道可以从看、听、想三个角度写清楚“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与退缩两个场景,感受老麻雀保护小麻雀伟大的力量。

3.运用看、听、想的写作方法练写一个场景。

1、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谈角色。课文的三个角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复述课文。

二、明确要素,学习表达。

1.默读课文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么写清楚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2.汇报交流:从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3.略教“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内容。

3. 创境引读,积累语言。

三、运用学法,初试身手。

1.出示**,指导观察。

2.学生练笔。

3.师生点评。

四、回顾全文,总结要素。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总结本课的语文要素。

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写清楚事情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公开课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 教学方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分析。蟋蟀,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古诗三首 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 观察与发现 专题进行编排,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三首诗描述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 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关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三首诗分别写出了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暮江吟 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描绘了两幅幽美的画面 一幅是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 前两句 一幅是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后两句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题西林壁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