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古诗三首》教案。
深度解教材:
本课精选了三首唐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雄伟。诗人想象力丰富,充分显示了其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诗歌描绘的画面离学生的现实距离较远,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加以说明。《山行》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所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诗歌语句较浅显,可引导学生自学。
《暮江吟》描绘的是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这三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壮丽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感。
虽然唐诗较为简短、朗朗上口,学生阅读兴趣较浓,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容易。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根据注释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点拨;在学生能说出诗句意思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会诗人描绘的景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多**课件展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突破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利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激励学生朗读、背诵;结合注释,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诗句,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借助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描述画面的内容。借助对诗人的了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和比赛法让学生熟读、背诵诗歌;用自主学习法和讨论法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根据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
第1页。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生齐准备:
教师:诗人的相关资料,多**课件。学生:诗人的其他作品。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李白**,指名读李白资料。提问:同学们认识屏幕上的人物吗?
追问:谁能背一首李白的诗?(学生讨论、背诵。)
2.导入:李白所作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李白的介绍导入新课,既能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读诗明理。1.学生自由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借助字词典和注释,把诗读正确、读通顺。(提示: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节奏是223)
2)同桌互评,交流读法。(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错误。2.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讨论:应该怎样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①有感情地熟读古诗;②结合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③结合整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④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⑤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⑥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第2页。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师生交流,明确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明确:“中断”,从中间断开。意思是浩荡的楚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在这里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明确诗意:长江两岸的青山相对扑入眼帘,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3.体会思想感情。
1)提问:诗人描绘了天门山处长江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那么你们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诗歌的思想感情。(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①课件出示: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质疑: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青山、孤帆、太阳。
引导:再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学生读古诗,交流体会回答。
4)总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和交流的方式,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积累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指导朗读。
1.课件呈现: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穿着棉衣上了船,顺江东下。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第3页。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学生自由熟读古诗,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再进行朗读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望天门山》的意思,体会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在课后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并试着画出诗人描绘的画面。
五、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默写古诗《望天门山》。答案:略。
二、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1.浩荡的楚江水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在这里回旋澎湃。
2.长江两岸的青山相对扑人眼帘,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2.理解《山行》和《暮江吟》的诗意,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检查背诵《望天门山》。(1)教师指名背诵。(2)学生集体背诵。
第4页。2.指名说出古诗大意,教师相机归纳。
3.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望天门山》,领略了天门山附近长江奔流的壮观景象,体会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诗,看看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背诵、讨论交流古诗大意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山行》。
1.出示诗人杜牧资料,指名读。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3.让学生按上节课的方法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4.师生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诗意。
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②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
教师引导分析:“寒山”和“石径”是什么意思?你从“寒”“斜”“远”分别体会到什么?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径:
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课件出示:白云生处有人家。
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描绘的情景:在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语:
“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的画面,从而感受到深山充满生气。
课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
质疑:“坐”字和现在的“坐”的意思一样吗?是什么意思?
第5页。“坐”字此处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引导: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你体会到了什么含义?
明确:它蕴含多层意思:一是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二是因为傍晚才有夕阳,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三是诗**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枫叶的喜爱。
课件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说一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强调: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2)体会古诗情感。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景物?(教师板书:寒山石径自云人家枫林霜叶)
在这些景物中,诗人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诗人最喜欢的景物是枫叶——霜叶红于二月花。)③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读出诗句中的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自学为主,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情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暮江吟》。
1.课件出示自居易的资料,指名朗读。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李白、杜甫齐名,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暮江吟》。
2.学习生字。
出示:吟、瑟,指名认读。
第6页。教师强调:“吟”是左右结构,用熟字加偏旁记忆;“瑟”是上下结构,注意第四笔是提。
3.引导学生用前面的方法自学古诗。4.交流诗意,体会情感。
1)出示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一道夕阳的余晖照射到江面上。说一说:
“铺”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出示诗句“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引导:你能体会这两种颜色并存的画面吗?(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3)出示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更可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提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思考:这句话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初秋夜晚美景的赞美和热爱。)
4)教师小结: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诗人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故作此诗。诗人借赞美秋夜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畅快喜悦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学习古诗,通过“读、思、想、谈”的方式理解《暮江吟》的诗意,并体会诗人喜悦、兴奋的心情。
四、课堂小结。
1.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首古诗,体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并借此表现内心的情感。
通过这几首古诗的欣赏,我们领略了古诗的魅力,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希望同学们课后多搜集一些古诗来读,第7页。
以加深对我国灿烂文化的了解。
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山行》《暮江吟》两首古诗,同桌互背互查。五、板书设计6古诗三首。
天门、楚江寒山、石径、白云、
望天门山》孝水、青山、孤帆《山存》人家、枫林。
赞美霜叶、二月花。
生机勃勃。瑟瑟、红、真珠、弓。
暮江吟》可怜喜悦、赞美。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先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答案:1.坐: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特地停车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2.可怜:可爱。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诗《山行》的作者是(),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暮江吟》作者是()代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写景的古诗,如()。
答案:杜牧秋对深秋枫叶的赞美唐白居易《草》(答案不唯一)
第8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
精品资料欢迎 6 古诗三首 教案。深度解教材 本课精选了三首唐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望天门山 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雄伟。诗人想象力丰富,充分显示了其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诗歌描绘的画面离学生的现实距离较远,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加以说明。山行 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6古诗三首 山行语文S版
山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 径 斜 枫 于 四个字,会写 枫 于 两个字。2 有感情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山行 3 通过 结合 反复吟诵感受诗人对晚秋时枫树林的喜爱。通。过找诗中意象理解全诗的意思。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识字 写字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古诗三首语文S版 教育
6 古诗三首 教案。深度解教材 本课精选了三首唐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望天门山 描绘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雄伟。诗人想象力丰富,充分显示了其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诗歌描绘的画面离学生的现实距离较远,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加以说明。山行 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所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