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5 10:06:28 阅读 889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本课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题临安邸》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五、教学难点。

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示儿》《题临安邸》

课时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文,认识并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两首诗,默写古诗《示儿》。(教学重点)

3.借助题目、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

一、解题导入,了解背景。

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

【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诗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诗读准确、读通顺。

重点指导:“祭”的书写。

2.再读古诗,这是一首几言诗?(七言)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复习古诗节奏。(2 2 3)

3.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全诗,结合下面的注释,想一想:你还读懂了什么?

[, datatype': png', c': word/media/',imgoriw': 347, 'imgorih': 55, 't': img'}]

1.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

2.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

2023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

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设计意图】时代背景的介绍能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

3.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悲)

为何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

【设计意图】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是在理解诗句意思后对诗人情感的极好把握。抓住“悲”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

4.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

[, datatype': png', c': word/media/',imgoriw': 355, 'imgorih': 48, 't': img'}]

1.学生解释诗意。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

2.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小结: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依旧渴望有一**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我们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升华主题,深化情感。

1.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 datatype': png', c': word/media/',imgoriw': 732, 'imgorih': 138, 't': img'}]

2.读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时,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为什么有人在哭泣?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共同的动作是什么?(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

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3.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地离开了。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五、对比阅读,加深体会。

1.解题(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上的诗),这是一首题壁诗。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2.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3.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补充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靖康之耻”。

4.全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1)“西湖歌舞几时休”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暗指统治者忘却国仇家恨,只顾享乐的荒淫生活)

教师引读:王朝初立,国家还在风雨中摇摆,统治者不思收失地,救俘虏,不思兴国安邦,只顾纵情歌舞。眼见这一幕诗人怒从心头起,不禁高声怒斥道——

转念一想,半壁江山已失,统治者一味地卑微屈膝,休战言和,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祖国一统河山啊!诗人不禁愁绪万千,悲叹道——

(2)“暖风熏得游人醉”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

(3)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写人们行为上的享乐,那么这一句就是写精神上的沉沦,是一种自甘堕落。因此,诗人在最后一句中写道:简直把这避难所杭州,当作是老家汴州了。

这是对统治者极大的——讽刺。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讽刺的意味。

5.诗人为什么要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呢?结合诗人背景资料。

“林升,南宋时期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历史上关于林升的记载没有很多,当过官吗?打过仗吗?

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只一届文人,终日舞文弄墨,人微言轻。空有一腔爱国情怀无处可表。他能做的就只有“口诛笔伐”,于是痛苦愤恨之余,他拿起手中的笔在这人来客往的客栈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

为的是能给统治者以当头棒喝,也为的是能唤起更多的民众热爱祖国,更为的是自己也能为祖国的统一尽一份绵薄之力。

6.对比《示儿》和《题临安邸》两首诗,你发现什么?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爱国之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示儿》侧重直接表达,《题临安邸》则用讽刺的手法来体现。

7.背诵积累两首诗。

板书设计:示儿悲九州同爱。

题临安邸醉几时休讽刺国。

第二课时:《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诗文,认识并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理解诗意,背诵全诗。(教学重点)

3.借助题目、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了解作者。

1.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2023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220首。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龚自珍,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 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有《龚定庵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抨击**统治的同时,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古诗词三首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古诗词三首

2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2 体会诗词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1 静夜思 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