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发布 2023-11-21 17:10:02 阅读 7912

《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文本分析。示儿》是一首绝笔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揭露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愤,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题临安邸》通过描写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生,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大片土地的荒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无比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谴责。

《己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如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揭露了诗人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学习诗歌,重点在于朗读理解,难点在于体会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要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和重音等,要求学生能读出情感;在理解诗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背景资料等方法;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时则要将三首诗进行比较,发现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细微差别。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乃、熏、亥”等5个生字,会写“祭、杭、恃”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默写《示儿》。

3.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字词的意思,进而完整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4.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比较分析三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感悟其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示儿》

课时目标。1.会认、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示儿》这首诗,理解字词,理解诗歌大意。能背诵、默写这首诗。

3.借助注释、查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语感。

要点把握。1.朗读、背诵、默写《示儿》这首诗。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意境。

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说到“爱国情怀”,你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热爱祖国的仁人志士的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屈原、陆游、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等人物画像。

)看来,同学们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从没忘怀。是的,作为中国人,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祖国,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是千千万万人民最永恒的情感,是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将要穿越到南宋那个国土失守、朝廷苟安的时代,去听听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叮嘱。

2.**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进入古诗意境。

3.教师出示《示儿》,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明确:“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儿”,儿子。组合起来就是“把(写的诗)拿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

思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诗给儿子看的呢?告诉了儿子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示儿》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1)教师指名介绍作者,检测预习情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是我国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陆游工诗、词、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2023年,金国攻陷了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地区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从国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的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

可是,南宋**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不知有多少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示儿》 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2023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教师提出交流要求:

读准字音,识记生字。②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小组交流。

3.教师检查预习及交流情况,重点解决生字识记、书写及词语的理解。

1)学生识记、书写生字。(边读边用手在课桌上写,读准写准。)

家祭(jì) 乃翁(nǎi)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释词语并在班上交流,教师适时纠正。

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示儿”“元”“九州”“王师”“乃翁”等词语。

补充解释: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

同]统一。[无忘]不要忘记。[定]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4.学生熟读全诗。

1)运用多种方式诵读诗歌——听音频、看**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注意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学生尝试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意讨论、交流朗读的语气及感情。

预设:(1)朗读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语气及情感:《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所以要以愤慨、悲伤的语气来缓缓地读。要读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并用简笔画画出来。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梳理了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到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现在,我们不妨拿起笔把诗人病危时将儿子喊到病床前诉说遗愿的情景描绘出来。

2.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展示简笔画。

3.教师选出较好的简笔画展示,引导**。

1)陆游病危时的情景怎样?他临终前最牵挂的是什么?(病入膏肓、气息微弱;九州同。)

2)陆游为什么而悲?(中原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

3)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是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看到这幅画,你觉得陆游是怎样嘱咐自己的儿子的?(吃力地,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5)陆游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他为什么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出于对国家的热爱。)

4.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采用第一人称说说画面内容。

示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了以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我相信,大宋的军队一定会收复中原的,一定会的!

到了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在举行祭祀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让我也能高兴高兴。

四、品读欣赏,深入**。

1.理解首句,想象情景。

1)结合写作背景和画面内容,说说陆游去世前的情景、气氛。

示例:2023年1月的一天,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烛光昏黄,全家沉浸在悲伤之中,已经85岁的陆游躺在床上,气若游丝。

2)这时的陆游对死亡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此时的陆游豁达地认识到“死去元知万事空”。

思考:(1)“万事空”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生死观?(陆游面对生死极其豁达,他告诉儿子:人死之后,万事皆空,再无牵挂。)

2)对“死”极其豁达的陆游面对死亡真的是“万事皆空”,无话可说?(不是。)

3)这句诗中哪个词为下面的诗做了铺垫?并且暗示诗人还有话要叮嘱?(“元知”。)

2.理解第二句,体会情感。

过渡:是什么事让诗人陆游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句诗。

1)学生多读几遍诗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示例:师:同学们刚刚反复朗读了诗句,你们觉得把“但”换成“还”或“又”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但”说明仅仅只有一件事,没有其他的,突出了其重要性。而且“但”字将上下两句紧密衔接起来,换成“还”或“又”之后就没有这个效果了。

师: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能作为全诗的诗眼?

生:悲。师:对,就是这个字。谁能说一说“悲”是什么意思呢?

生:悲伤,悲愤。

师:陆游“悲”的是什么?是对生命的留恋,是对财物的牵挂,还是对子孙的不舍?

生:为中原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而悲伤。

生:为金人的烧杀抢掠而悲愤。

生:为老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家破人亡而悲痛。

生:还有对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

师:那从这个“悲”字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请同学们再齐读前两句诗,感受一下诗人深沉的爱国情。

3.理解后两句,明确愿望。

过渡:这深沉的爱国情真是让人感动。虽然陆游对南宋朝廷和军队苟且偷安非常愤慨,可他依然对南宋朝廷和军队——“王师”充满希望。

1)陆游在临终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靠谁呢?(学生答:王师。)那些受苦受难、欲哭无泪的百姓需要谁去拯救呢?(学生答:王师。)

3)我们从哪句诗中看出陆游对“王师”的期望?(学生齐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4)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怎样理解“北定中原”的意蕴?

明确:①表明陆游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统一祖国。他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最渴望的是平定中原。

②表明陆游虽然看不惯王师醉生梦死,但坚信王师一定会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统一祖国。③表明陆游一生都坚持抗金,几十年来矢志不渝,至死也不绝望。

5)“王师北定中原日”是陆游对“王师”的期望,那他对家人有什么期望?(学生齐读:“家祭无忘告乃翁。”)

6)从诗人的期望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却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却只嘱咐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平定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4.教师小结。

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

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这是难能可贵的。全诗字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表现了诗人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时练习

2020年最新教案资源系列。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 用 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人未还 h i hu n 飞将 ji ng ji ng 在。生当 d ng d ng 作人杰。死亦为 w i w i 鬼雄。不教 ji o ji o 胡马度 d du 阴山。二 看拼音,写词语。ch s i h...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 名师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 万马齐喑 不拘一格 等词语。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能讲解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诗歌的题目理解每首诗的内容。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没体会诗人的情怀。教学重点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导学案

12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1.认识 乃 熏 等5个生字,会写 祭 乃 等8个字。教学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 示儿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 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4.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