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单元导语中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的确,每篇**里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完整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好像走进了真实的生活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再次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吧。
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四。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5.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二)过程与方法。
对比阅读,交流谈话,感悟生活,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的重点;小组合作交流,从句段中抓主要人物的关键词句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心阅读,仔细品味词句的习惯;学习国学,不断积累经典。三、教学过程指导教学过程①: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第1页共7页。
1.问题引领:
回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怎样的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习提示:
1)自由轻声回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
2)小组交流,说说每篇课文主要人物的特点是什么。(3)班级交流,说说人物形象。(4)ppt出示: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5)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1.问题引领:
故事的主要人物都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我们是怎样在阅读中去理解的呢?
2.学习提示:
1)阅读课本p65“交流平台”内容。(2)分组讨论交流,理解**里的人物形象。(3)班级交流,指导提炼。
a.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b.通过**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c.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第2页共7页。
3.梳理小结:
抓住文章不同情节里,不同环境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细细品读,你就能感受到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同时,我们还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丰富联想,你才会感受这些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教学过程②: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问题引领:
我们从**的故事情节描写中怎么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呢?2.学习提示:(供教师参考)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4)说说从哪些地方的描写中看出了关云长的“神勇”。(动作、语言、环境、时间等描写中体会)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3.梳理小结:
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我们在阅读时要细细品味。(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二)心里描写的作用1.问题引领:
写作中怎样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呢?2.学习提示:(1)ppt出示语段:
第3页共7页。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
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自读文段内容,说说读出了怎样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讨论: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板书: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2)ppt出示语段: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说说文段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首先感受到邱少云那种剧烈的痛苦,同时也担心他会因忍受不住而有所行动,从而暴露出来。“我”既不忍心看着他遭受这种痛苦,同时也期望出现奇迹。
3)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4)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3.梳理小结:
多角度思考人物的内心活动,在描写时可用省略号代替,不必全部写出;也可以用“自我言语”的方式把内心活动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③:日积月累(一)朗读感悟。
第4页共7页。
1.问题引领:
读《回乡偶书》这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2.学习提示: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衰(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5)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6)指导诵读、表演。3.梳理小结: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来的呀?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板书:回乡偶书——游子思乡)(三)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回乡偶书》。3.古诗欣赏。
渡汉江。第5页共7页。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板书设计。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人物。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心理活动——标点符号内心独白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五、动漫微课。
回乡偶书》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的感怀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主题,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深深的感慨。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垂暮之年,终。
第6页共7页。
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儿童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却给了诗人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诗人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全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久;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婉约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融地融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
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第7页共7页。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2.学习如何从一段话中,提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语文要素 3.能够借助 信息及文字信息,在情境中运用提取信息的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了解 五行 五谷 五音 五彩 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一 字词盘点。1.字。1 难读的字。燥 z o 适 sh 雅 y 吻 w n 概 g i 逆 n 超 ch o 缸 g ng 隙 x 掀 xi n 末 m 副 f 钳 qi n 搏 b 较 ji o 腹 f 2 难写的字。醒 左边是 酉 不要少写一横。寿 第四笔是一撇,不要写成竖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4》教案
1 课标要求 本节课紧扣 语文课程标准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二 背景分析。1.本单元是这册书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 虚构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 桥 穷人 在柏林 三篇课文和一篇习作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 喜欢 关注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