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读 部编本

发布 2024-03-21 17:15:09 阅读 3970

《古代诗歌五首》课文解读。

登幽州台歌》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诗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说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的前代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明主又不及见,真是生不逢时。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台远眺,宇宙茫茫,地老天荒,更是倍感孤独,悲从中来,怆然泪下。

前两句写俯仰古今,觉时间之绵长,第三句写登台远眺,感空间的辽阔;在时空无限的背景中,第四句直抒胸臆,一诉郁积于心的孤独悲凉。

思想情感: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更是唱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

望岳》译文: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迭起使人心胸摇荡,极目远眺可以看到鸟儿归巢。

有机会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一眼望去,群山(都显得)渺小。诗歌鉴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

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而诗人或许也钟情于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凝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

而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思想情感:望岳》一诗通过从不同角度写景,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和神奇秀丽的雄伟景象,进而表达了诗人早年勇攀绝顶的远大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登飞来峰》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诗歌鉴赏: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

不知道。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

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入云天的气势吧!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能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

只有登上“飞来山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传说;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本诗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思想情感:本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的所见所感,来抒发出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诗歌鉴赏: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山西村人情之美。开篇更像是一则普通记事,毫不费力,初读略觉平淡。然而,诗人这一起句为下面出游及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是腊月里自酿的米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天然而醇美。“足鸡豚”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以自己游村被农家主人盛情挽留,烘托出农村丰收后的喜人景象、欢乐气氛,也反映了主人的慷慨好客,诗人的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从诗句语气上看,诗人是经常走访农家的。他是在以老朋友、老熟人的口吻说:农家的腊酒虽然有些浑。

浊,但请莫要见笑,那毕竟是乡亲们亲手酿造的,喝起来别有风味啊。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风光之美。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将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使感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构成一幅动感优美的画面。江南景物的突出特点是丘陵起伏,湖泊交错,故此,诗人在行进中看到了绿水荡漾、青山连绵的情景,乃至乡间小路也弯曲错综,不知所终。

此时,诗人内心油然而生前路茫茫的困惑不安。然而,忽然眼前一亮,在那花红柳绿之处,又出现了一个幽静美丽的村落,令人顿时惊喜异常!这一联不仅描摹生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用语浅近,富于哲理,似信手拈来,又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成为流传后世的佳句。

《唐宋诗醇》评这二句说“:有如弹丸脱手,不独善写难状之景。”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欣赏这美妙的自然风光,更能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启示:

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逆境完全可以转化为顺境,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山西村习俗之美。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社日祭祀土神,祈望一年免灾丰收,这是民间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习惯,也是农家一次不可多得的娱乐活动。这一日到来时,闽中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祭社表演,热闹非凡。杨万里在《观社》中就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

“做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对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陆游此次游山西村,正是春社前夕,农民们**擂鼓,来来往往,准备做祭祀表演,气氛极其热烈。他们的穿戴非常简朴,毫无市井奢华之气,所以诗人以“古风存”三字加以赞美,足见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这就为下一联做足了铺垫。

尾联承前进行深化,直抒胸臆:“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西村心情的表述。

山西村风景美丽,人情淳朴,春社热闹,这些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流连忘返,于是便与这里的民众父老作。

频来之约:从今以后,若是你们允许我常常来访,我将不计早晚,乘着月光,拄着拐杖,随时前来叩门探望,以偿心愿。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深情无限。

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画面完整,令人回味无穷。

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山野风光和淳朴民风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中更是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己亥杂诗》译文:

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后会更好地培育花朵。诗歌鉴赏: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思想感情:这首诗首先抒情叙事,然后移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甘心奉献,始终都愿奉献国家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石壕吏 是被誉为 诗史 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 安史之乱 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写作上有两大突出之处 1作者以第一人称客观叙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阅读理解 部编本

古代诗歌五首 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1 你觉得 望岳 这首诗歌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解题思路 诗歌中字词的妙用一般是词类活用 巧借典故 妙用修辞等等,可从这些方面入手解题。参 颔联中的 钟 字和 割 字用得好,钟 字将大自然人格化,既写了造物者对泰山的情有独钟,也暗含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叹之情。割 ...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语言运用 部编本

古代诗歌五首 语言运用。一。选择题。1.以下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是可以反其意而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 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