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文26《少年闰土》语文S版

发布 2024-03-21 01:25:10 阅读 8638

课题名称:《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等词。了解“便是、如许、先前”等半。

文半白的词语在今天的含义。

2、通读课文,初步感受少年闰土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

方法。教学资源:

辅助教师讲课的powerpoint演示型课件,介绍鲁迅生平的**,课文朗读配乐音频文件。

教学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利用课件,认识**中的人物,介绍鲁迅生平。)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鲁迅的笔下应运而生,今天就有一位农村儿童走进课堂,让我们在文字中与人物近距离地接触。

2、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抽查认读“捏、将身一扭、胯下、祭祀、装弶、厨房、套住、竹匾、刺猬、秕谷、伶俐、潮汛、畜牲、闰月、逃窜”

2、根据课后练习2,完成自学提示。(做批注,画记号等自学方法)

3、了解半文半白的词语。“便是,没有知道,先前,许下愿,素,如许其间,无端地觉得”

4、根据自学提示,完成练习(用小标题概括闰土告诉“我”的四件趣事)。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点评。(课件出示对照)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揣摩人物。

1、抓重点,明详略。童年的记忆很多,哪件事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2、文中确实用较多笔墨描写“看瓜刺猹”的事件,看来写文章做到详略得当,自然就突出重点了。

3、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课件配音)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亲临月夜刺猹的场景(想像色彩画面)

4、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间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5、这片月光下,少年闰土最引人注目的外貌特征(项带银圈)

从下文找出特殊装饰的寓意(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联系上下文,可以起到互文见意的作用。

6、这一番美好的期许,越发觉得海边少年的可爱。文中片段,还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7、找出“捏、尽力地刺”解读少年的机智、勇敢。(老师适时启发引导)

8、指导朗读,借助课件配乐吟诵课文片段。

四、阅读比较,分析文法。

1、改写后的片段与原文比照,再现原文的文学魅力。(启发学生发现作者丰富的表现手法)

2、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指导表达(相机板书)

3、小结:看来原著细致生动的刻画,比起开门见山的简洁明了,更具感染力,更衬托笔者对主人公的形象已烙入脑海。

五、课堂小练笔。

1、通过刻画外貌、动作、神态,写出人物特点。

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描写身边的小伙伴。2、分享评价,谁的描写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生动形象。一写就像,一猜就准。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

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故乡》。2、课件出示:

中年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关于**《故乡》的写作背景:

**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总结:仅仅是岁月不饶人吗?

还是生活境遇改变了当年那个可爱的孩子,这种巨变又怎不让人心酸感慨!

板书设计:少年闰土。

月夜刺猹——可爱机智勇敢写法:烘托勾勒悬念照应。

17、《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钱塘小学邱灿红。

教学本课,我一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文本。始终认为《少年闰土》的确是孩子们进入鲁迅精神世界的一扇绝好窗口。鲁迅撒落在《闰土》文字中的“童心、童趣”是随处可见的:

“我日日盼望新年”中那种对闰土热切期盼的眼神,“我和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的一见如故,“我和闰土短暂生活”的亲密无间,“我和闰土分别时”无可奈何的大声哭喊……这些天真烂漫、可掬可捧的童趣,是多么撩拨孩子们的心扉呀!和这样的真情文字接触,孩子们的心底会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相遇相知”。课前的研读,我关注到这么几点:

1、教材安排:《少年闰土》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

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同时,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2、《少年闰土》的课文特色:

第一: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第二:叙事有详有略,表现人物特点:第三:含义深刻的词句:

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要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加以理解,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如,“项带银圈”为何不是“项戴银圈”?“素不知道”“无端”“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的意思。

3、学习提示: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划分的界限。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故乡》,写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21年,虽然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正值古、今汉语交替时期,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教学策略的运用:

1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词句。3、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适于学生的时间宜短而快的“小练笔”。4、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课外资料及多**课件。

教案活动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己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4、比较异同。

通过老师自己纂写的片段与原著的比照,学生领悟到不同表现手法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认识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5、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

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6、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7、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课时解决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写作的问题,将四件事的分析完整地在第二课时中进行。这样安排既分散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提高了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提高认识:反观自己的教学过程,意识到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忽略了下文闰土告诉我怎样看瓜刺猹的片段,充分认识到如果纵向深入地联系,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资源,就可以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课文26《少年闰土》语文S版 2

少年闰土 教学反思。少年闰土 节选自鲁迅 故乡 本课的教学,我按照自己预设的两课时完成了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一 课前准备。1 个性化解读文本。执教该文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结合学段目标 单元目标和课文实际,把住学生从该文中学得什么知识 怎样去学习 学文后获得什么体验,结合校情学情,明朗自...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6《少年闰土》语文s版

少年闰土。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言 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26天窗语文S版 20

天窗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2.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能借助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写句子。设计理念 这堂课的设计围绕散文的关注重点 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 句的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