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长方体的认识》p27
一、说教材。
我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在低年级,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
学生已经能从大量的素材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素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和**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诱发新知。
在复习部分,我用多**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图形。然后提问:“屏幕上都有哪些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回忆。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由6个(3色)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看看能围成一个什么形体?学生操作后我再用多**出示一个由6个长方形构成的组合图形(3色),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从而揭示长方体的概念。
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由面到体的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此环节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来进行的: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3.
归纳并记忆长方体的特征。4.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5.认识长、宽、高。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方式,感知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概念。在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又用多**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对长方体各部分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要讨论的问题放手给学生,比如:
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
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可以分成几组?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在数面和棱的多少时,我先让学生自已数,然后再过渡到在老师指导下有规律地数。我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益处。
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讨论:“你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每个面画出来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有的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有的棱画成了虚棱?”然后运用多**的动画功能,从实物中隐化、抽象出长方体物体的图形,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反馈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综合练习:深化长方体的特征,并进行实际应用。3.
想象练习:让学生由一点想到相交于这一点的三条棱,由相交于这一点的三条棱想像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由三个面想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三个面。这组想象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四)总结全课,发展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谈谈你的收获。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全面回顾所学知识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 、 说教材。
我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在低年级,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
学生已经能从大量的素材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素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和**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课件辅助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我出示课件:商场一角,各类商品立刻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接下来我因势诱导,不仅使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又激起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进而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请学生根据提示来**长方体的面。
1、 长方体有几个面?
2、 这些面是什么图形?
3、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能回答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接着让学生自己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 长方体有几条棱?2、 哪些棱长度相等?
学生合作交流并汇报自己的成果: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课件动画演示,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我们**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学生研究、反馈,教师利用多**进行总结: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
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先同桌互说、然后让学生反馈。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多**演示。
3)、巩固练习。
此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四)、课堂总结。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全面回顾所学知识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设计p33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学习例1,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
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和**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推理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索精神。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式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学会**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教学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丰富的生活场景;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漂亮的礼品盒。)
教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①前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单独出示一个漂亮的礼品盒。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指出小红想做一个这样的纸盒,可她不知道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一剪、看一看、想一想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首先教师用课件示范,把一个长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开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放在桌上。(学生在剪的时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当学生都把展开的图放在桌上时,教师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字标明6个面。把标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然后指着黑板上两个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揭示课题并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让学生观察展开后的图形,思考两个问题:①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②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 建立体积概念。2 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 学具袋。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 建立体积概念。2 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 学具袋。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 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 建立体积概念。2 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 学具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