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

发布 2024-03-18 09:00:11 阅读 6034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品句,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作课题的深刻含义。四、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叙事散文,生读题。2.请大家伸出手和我一起写课题。作者:孙友田3.一起来了解这位作家。ppt出示:孙友田:

著名的煤矿诗人。在煤矿生活十多年间,写出了1000多首诗,出版了10部诗集。其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月光启蒙》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师:说说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师:孙友田从普通的煤矿工人成长为一名诗人,与小时候母亲的启蒙分不开!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刚才在后台,你们将课文读了几遍了?将你感觉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举手示意。2.出示:褂俺颖豁笆辰澡搂凤割筛轿帐。

师:课文读顺了吧!谁来读本课的生字。相机纠正字音。3.篱笆时辰洗澡搂着凤凰割荆草筛大米坐花轿红帐子。

师:放到词语里请你读。强化轻声。一起读一遍。有没有哪些词语比较陌生?

“筛子”离大家平时的生活比较远。以前的筛子是由竹子做成的,圆形,里面有小洞。把大米放在里面筛一下可以去除杂质。

所以“筛”这个字是竹字头,下面是个“师”字。)再仔细看一下,待会儿来默写。出示:

chen fèng shāijiào

时()(凰()大米坐花()

师:谁能又对又快又好地将这四个词语写完整?开始动笔。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师:看看你写得对不对,屏幕显示正确的,写错的赶快拿笔订正。

师:展示其中一位同学的作业纸,这些字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

(“凤凰”的“凤”笔画最少,要写好可不容易!跟老师书空,腰部略收又靠上,中宫紧凑字稳当。在本子上再写两遍。

)出示:莲花落混沌。

师:这一课还有两个多音字,一生读,齐读。

师:“莲花落”又叫“数来宝”,以前叫花子乞讨的时候常唱,后来发展成了一种民间曲艺。

师:“混沌”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以前在《开天辟地》这一课中见过,请你读。(ppt出示: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放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师:在这里“混沌”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状态。)师:在这篇课文中,用混沌写什么?

到文中找出含有“混沌”的句子。(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这里的混沌又是什么意思?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

师:糊里糊涂,不明白的样子就叫混沌。在没有词典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新词的一种方法。

母亲让我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师指课题板书,生:启蒙。)三、理清脉络,朗读歌谣。

1.母亲不识字又是怎样来启蒙我的呢?请大家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主要写母亲在“我”童年时代为“我”吟唱民谣童谣,给“我”讲故事、说谜语,为“我”带来了童年夏夜的美妙。

(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师:

了不起!浏览了一遍课文,就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2.刚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读到歌谣时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了。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这些明快、风趣的歌谣、童谣,作者花的笔墨也最多,再来读一读!

出示歌谣和童谣,指导朗读。: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关注月景,品味语言。

1.读叙事散文,不仅要关注作者描述的事情,还要关注作者描写的景物。文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景物的句子,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用心记住。2.谁记住了?你真了不起!咱们一起说一遍。

3.这优美的句子值得我们背诵积累,拿笔写下来。注意开头空两格,行款整齐,力求美观。4.

这位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大家看写得对不对?写得美不美?5.

学生写字,师巡视指导并反馈。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感性语文着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学生去体验、感悟、吟咏、意会、遐思、神往、个性解读、多元理解……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文课呼唤感性。笔者结合《月光启蒙》的教学来谈谈关于感性语文的思考。一、感性在情境创设中开花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们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由题入手,是我备课的首要环节。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启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月光”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这一特定环境中给予“我”最初的启蒙,给“我”美好的陶醉,无穷的幻想,引领我走上诗歌之路。

作者的成就显然与儿时母亲月光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母亲”则是教学的中心,正是母亲把她对孩子的爱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全部给了“我”,让“我”受到最初的启蒙,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与美妙,感受到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感受到母亲给予“我”的朴素、纯洁的爱。鉴于此,考虑到课堂容量的有限,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感受歌谣的深远意境,体会母亲用歌谣的形式激发“我”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作为教学重难点。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即: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夜之美,二读感悟歌谣之美,三读感悟情感之美。

我注意到,课文插图也很精美,可谓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在教学伊始,我便直接呈现插图,配以轻柔的《月光曲》,饱含深情地描绘这幅月夜美景图,借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情感基调。初读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感悟月夜之美,我依然从插图入手,先引导学生说出夏夜月光下小院的美妙,再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月光下的恬静和安详,再次体会夏夜的美妙。

教学歌谣时,考虑到内容浅显易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受到母亲的勤劳,体会到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生建立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利用多**课件,营造月下启蒙的情境,直观展示母亲动听的歌声,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的渲染下,教师动情的引读、学生情不自禁的接读将课堂推入高潮,当母亲那“芳香的音韵”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飘满整个小院,飘满整间教室时,我们的心也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课文开头所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学生已经心领神会:

童年的夏夜,有母亲的歌声相伴,有着芳香的音韵相伴,怎能不美妙呢?当再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明能感受到他们的投入,听出来他们已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着的“情”。通过这三个层次的体验,学生对“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重难点不攻自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教学要求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习生字 理解生词。3 凭借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作者从母亲处得到的启蒙教育,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准备 课件 多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揭题 月光是什么时候?启蒙是什么意思...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 教学设计。一 交流预习,以学定教。1 师 课前,大家都已预习了课文,那你能说说通过预习你学会了那些内容?预设 生1 我在预习时,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1我圈出了本文的一类字,划出了二类字。2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本课生字的读音和意思。3把课文读了5遍,并写下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师 预习得很详细。谁也这...

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2教案苏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十册。17.月光启蒙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月光启蒙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 亲情依依 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 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