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17 00:50:10 阅读 1401

10 纸的发明。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文章介绍了从古到今记录事件的方法的演变及造纸术的发展。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通过查找资料、网络搜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获得和纸有关的知识。

体会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来说一说吧!(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

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是谁发明的纸?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伟大记录一册保存大约经验。

阿拉伯欧洲社会创造携带制造蔡伦。

积累朝鲜。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ù”;洲”“社”“创”是翘舌音;“册”“蔡”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早在几千年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蔡伦造纸。

后来:传到全世界。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对,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是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之一”,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产生了**造纸历程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认读词语。

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有着伟大贡献。那么,这个可以让我们写字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求这个秘密。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二、合作交流,了解纸的发明历程。

1.小组合作,研读第2~4自然段,思考:关于纸,你知道了些什么?画出关键语句,和同学交流交流。

2.交流,相机教学。

1)古代还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的?按照先后顺序说一说。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2)出示**:

欣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欣赏竹简;介绍帛,欣赏帛书。

3)说一说:你觉得这些记录方式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费时费力。用铸刻的方法费很多时间,还不能写多少。

不好携带。不管是龟甲、兽骨,还是竹、木,都太笨重了,不好携带。

认识成语“学富五车”。

太昂贵。帛太贵,只有少数人用。

3.小结: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方法虽然能记录事情,但是不方便,不普及。所以,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种轻便的,能普及的记录方式。纸,就这样诞生了。

4.学生借助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

麻纸―→蔡伦造纸。

西汉东汉。5.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

1)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2)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有以下几个优点:

轻便又好用;②原料容易得到;③可以大量制造;④**便宜,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上“因为……所以……”或“……由于……”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说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6.三读课文,画出蔡伦造纸的句子,圈出动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捞出来晒干(成纸)

这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造纸的过程。

2)原料容易得到: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

设计意图:围绕“纸是怎么发明的”这个话题,教师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从重点句入手,在课文中走几个来回,对文本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补充的**资料,让学生既有了直观的体验,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三、深化内涵,感受造纸术的巨大影响力。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我们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3.师补充:中国造纸术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推动了欧洲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4.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到自豪)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自豪之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借助文本和老师的资料,充分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奇妙的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等书,去了解伟大的中国发明,感受中国力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这是篇科普类的课文,很容易上成自然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指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到有关造纸的知识,了解纸的发明历程,还指导学生了解如何抓住关键字词去了解这些内容。

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且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部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时,我先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2.制作多 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 教学反思。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 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 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 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 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纸被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 教学反思。纸的发明 是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 纸 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 纸 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 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 纸 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 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