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简案

发布 2024-03-10 04:00:09 阅读 5790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2、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三、合作**。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2.词的上阙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先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再由“望”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大。

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

将词的上阕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二、新课导入。

三、合作**。

一)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可以看出来?

2)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2.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3.写法**。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二)拓展延伸。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四、课堂小结。

《沁园春雪》是一篇咏雪名篇,作者在词中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将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抒发了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5、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概写北国风光

上阕描写具体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北国风光。

承上启下。下阕议论惜五位帝王文治不足。

颂今日风流人物。

2.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2.背景资料。

3. 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合作**。

1.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朗诵指导: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把握本诗深沉和悲怆的感情基调,注意节奏语速。 )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3.本诗的意象有哪些?如何解读这些意象?

4.请总结“土地”的形象。

5.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内涵。

6.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是在第一节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铺陈描述基础上,感情的迸发和升华。

8.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放映资料**,展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强大无比,突出“我们爱这片土地”的主题。

四、拓展延伸。

1.朗诵《老马》。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让我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六、板书设计。

鸟生与死眷念土地。

我爱这土地对祖国深沉的爱。

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3 乡愁。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教学难点。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

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

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乡愁》

3、朗读指导。

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3、整体感知。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乡愁》)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 天地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已有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6个生字。工程与方法 在儿歌 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 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 友好相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期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 教材简析。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渗透韵语识字 看图识字 象形字识字 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语文上期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 教材简析。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渗透韵语识字 看图识字 象形字识字 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