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
2、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一、
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1、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2、合作释疑:小组内互读,正音。
3、展示评价:指名读诗句,正音,相机评价引导。
4、巩固深化:齐读诗句。
三、自学自导。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分享你的学习收获,说说诗句的意思,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5分钟后我展示)
1、自学质疑:生读诗,思考。
2、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说诗意。
3、展示评价:
1)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
2)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点拨读诗方法,注意指导读出。
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体验感情。
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描述画面。)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
(多**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巩固深化:
1学生感情诵读全诗。
2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配乐背诵。)
四、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总结:1)师: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
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读。
)2)课堂小结: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加,真挚感人。
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
2、和同学交流课后搜集到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课后反思。
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课前我认真制作了多**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
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教学本课后,我也发现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我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还有,我对多**教学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畅进行。
课后反思。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在教学中,我把陆游一生有代表性的诗词融会在一堂课中,《十一月四日夜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诉衷情》。梦空,泪空,万事空。但,那浓浓的爱国情融入到陆游的骨子里,化为泥土,在神州大地上滋生。
也正是因为杜甫的“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才使文坛更加丰富多彩,真挚感人;才使历史的天空更加的悲喜绚烂。
如何把学生引入我们的课堂,和我们教者一起动容的学习,是我一直**的课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教案
示儿。课时目标。1 学习古诗 示儿 的生字新词。2 理解 示儿 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课 1 一位85岁的老人,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说课稿
示儿 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 示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示儿 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金兵不断入侵 宋军节节败退,国家山河破碎,不复统一。陆游悲愤交加,临终前立下遗嘱,既有对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愤...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说课稿
示儿 说课稿。一 说教材。古诗 示儿 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