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

发布 2024-03-05 13:10:05 阅读 6750

第一单元整体备课。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张平顺。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汲、窃、炒”等26个生字,会写“忧、锅、踮”等3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窃读、汲取、伴侣”等3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我的“长生果”》第二小节。

3、了解课文内容,能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文章不同的体裁。认识“访谈录”“说理性散文”的不同特点。

5、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介绍自己读书的故事。

6、积累关于“书”的成语和名言;了解伟人的读书故事。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访谈录”“说理性散文”的不同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活动描写、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介绍自己读书的故事。

3、积累关于“书”的成语和名言;了解伟人的读书故事。

三、课前准备。

1、制作本单元“字词”课件。

2、搜集有关“书”的成语和名言。

3、搜集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

四、时间安排。

1、课前导读1课时。

2、精品赏析2课时。

3、群文阅读2课时。

4、复习整理1课时。

5、单元过关2课时。

6、习作讲评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前导读——书海拾贝。

1、书籍的分类。

1)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你知道书籍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吗?

2)总结:古人把书分为:经、史、子、集、类书五大类。

现代人把书籍的种类分得更细,比如:**、科学、童话、诗词、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可以说包罗万象。我们平时读的做多的就是**和童话。

2、和书有关的成语。

1)你知道哪些和书有关的成语?

2)补充: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牛角挂书、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学富五车、十年寒窗、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孙康映雪。

3)读一读、背一背。

3、和书有关的名言。

1)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类似的读书名言还有哪些?

2)补充:a、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韩愈。

b、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朱熹。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e、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f、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g、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h、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i、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读一读,背一背。

4、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具体内容省略)

1)鲁迅嚼辣椒驱寒

2)王亚南苦读成才。

3)侯宝林抄书。

4)高尔基救书。

5)**吃墨书。

第二课时精品赏析——难忘的读书经历。

1、导语:童年是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作者林海音和叶文玲的童年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2、快速浏览第一课《窃读记》,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找一找,为了更好的窃读,林海音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3、交流。1)窃读的原因:作者买不起书而又对书特别着迷。

2)方法一:溜进书店(第三小节“踮、钻”等动词)

方法二:更换书店(第五小节“走出、走进、几家书店”等词语)

方法三:选人多的书店(第六小节“不被人注意、隐藏、仿佛”等词语)

方法四:雨天进书店(第七小节“充足的理由、不好意思”等词语)

4、感受窃读的滋味。

1)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2)讨论:“惧怕”什么?“快乐”又因为什么?

3)读第5小节,具体说一说作者的“惧怕”与“快乐”。

5、学习作者自白式的心理描写。

1)路上,因为担心书买完了,所以,作者内心和忐忑。读第二小节,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担心。

2)走进书店,发现书还在,所以,作者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读第三小节,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由着急到心安的心理变化。

3)当一场大雨让作者可以心安理得地读书时,作者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读第七小节,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6、小结。1)和粮食相比,粮食只能让人身体成长,而书则可以让人精神成长。所以,作者结尾处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虽然窃读有惊惧,但,却更带给作者快乐与成长。

7、叶文玲的阅读之路。

!)叶文玲的童年阅读和林海音的经历一样吗?快速浏览第4课《我的“长生果”》,看一看,叶文玲的阅读之路经历了那些阶段?

2)关于阅读和作文的关系,作者有什么感受?

8、交流。1)作者的阅读之路经历了四个阶段:小卡片——***——文艺书——中外名著。

2)感受一: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感受二:真情实感、从模仿到创造。

9、学习烘托的写作方法。

1)读第二小节,用一个词语概括作者读书的心情(愉悦)

2)文中的“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过山谷”和作者“愉悦”的心情有什么关系?(烘托)

3)同样,“流光溢彩的画页、欢快的乐章”也是来“烘托”作者愉悦的心情。

4)练习。像———像———像———像———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5)背诵第二小节。

10、小结。林海音和叶文玲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自己童年读书的趣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推荐读物《**吃墨水》《高尔基救书》

第三课时精品赏析——读书的方法。

1、导入。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好一本书呢?让我们听一听名人是怎么说的。

2、明确小苗和大树对话的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和以前的文章有何不同?文中的小苗指的是谁?大树又指的是谁?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二人主要围绕那几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3、交流。1)这篇文章是记录二人谈话内容的,因此被称为访谈录。小苗指的是张钫,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二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的。一是如何看待课外书的问题,季羡林主张多看课外书,因为阅读可以提高习作水平;二是如何看待偏科的问题,季羡林主张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三是如何看待学习外语的问题,季羡林主张及早学习,并主张加强古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

4、有人提出“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口号,你同意吗?

1)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五——七小节。思考:作者以书为侣的理由是什么?怎样使书常读常新?

2)画出相关语句。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阐述这个道理的?

5、交流。1)理由是:书百读不厌(像一位老朋友,像你的家);书常读常新(总能发现新东西)

2)理解故事内容——揣摩作者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积累所得(首先——然后——做完这些——最后)

6、拓展运用。

1)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什么呢?

2)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怎么操作?

3)模仿第3课的写法,口述一篇小练笔。

第四课时群文阅读——名人读书的故事。

1、提供阅读篇目《鲁迅嚼辣椒驱寒》《王亚南苦读成才》《侯宝林抄书》《张广厚吃书》《高尔基救书 》《闻一多醉书》

2、快速浏览6篇短文,要求:

1)能用简练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这些名人在读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从他们的身上能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3)这些故事在介绍故事情节上都采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

4)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小组内讨论。

第五课时群文阅读——名人读书的故事。

1、交流读书心得。

2、背诵好的语句。

第六课时复习与整理。

1、词语关。

1)正确书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正确辨析“的、绿、供、差、落”五个多音字。

3)正确辨析“汲——吸;炒——吵;忧——优;惧——俱;锻——缎”等形近字。

4)四字词语填空(略)

2、内容关。

1)《窃读记》作者是( )代表作品有( )本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在( )的故事。作者运用了( )表现了自己既( )又( )的复杂的窃读感受。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属于( )其中小苗指的是( )大树指的是( )文章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3)《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是( )代表作有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理由是( )文中作者多用比喻,其中把书比作( )和( )

4)《我的“长生果”》一文的作者是( )代表作有作者的读书经历主要是其中,关于读书和写作的关系,作者悟出的道理是( )和( )

3、积累关。

1)我积累的读书成语有( )

2)我积累的好句好段有( )

3)我积累的读书名言有( )

4、阅读关。

做《基础训练》的“精品阅读”。

第七课时单元过关。

做《单元达标一单元a卷》

第**课时细作讲评(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以 走遍千山万水 为主题,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单元中设置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分别是 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学科英语年级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四单元一时间。认读partaandpartb中的单词 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let stalk中的重要句型this that is the a is this that the a yes,itis.no,it isn t.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小学语文。东城街道营子小学相玉红夏连悦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 走遍千山万水 包括 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 公元753年 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