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发布 2024-03-01 15:25:06 阅读 9276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使用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相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以前对化学元素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元素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相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得出并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能分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在分析中得出结论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3、重、难点分析:

知识重点、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方法重点、难点:数据的分析处理、发现、交流、讨论、合作。

元素周期律是物质结构理论的核心,它揭示自然界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因为它属于基本理论内容,理解时难度比较大。所以,教学中把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规律性变化”作为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折线图等形式来分析总结每一个变化规律,充分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知识难点的突破。

教学中,结合“活动·**”,组织学生动手作图、动脑思考,分析图像变化,发现规律。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讨论,通过集体的智慧,最终得出元素周期律。这样既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体会了探索的乐趣,享受了合作的成功。

从而达到方法的引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发现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为目的来设计的,采用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课前将教材中的“活动·**”栏目1前置,作为第一节课的复习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复习巩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内容。课上通过学生动手作图、小组交流展示、科学画图、合作**等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观察水平、思维水平、数据处理水平等,从而体现新课标理念。

三、学法指导。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水平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补充其不足。课前将教材中“活动·**”栏目1前置,既复习旧知又为本节课学习做了预习,在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的基础上,在课上分小组让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动手完成“活动·**”栏目2,然后将各小组的作业实行展示。

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实现本节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分三个阶段实行,第一阶段是课前让学生相互检查“活动·**”栏目1完成情况及准确率;二是课堂上动手作图、小组合作**,数据的分析、比较,问题的提出与**;三是课后的延续学习。

课堂上首先通过白板给学生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就势将“联想·质疑”中的问题提出,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又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跟着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回顾得出原子序数的概念和原子序数与原子内微粒的关系。接下来进入教学主要环节“活动·**”。

将全班所有学生分成三大组,让每一个大组的学生负责“活动·**”栏目2中一个问题,根据要求动手绘制成相对应的图表,采用竞争比赛机制,看哪一组绘制的又快又好,对做得较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和表扬,并赠送一张元素周期表作为奖励,然后实行**展示。中间穿插白板演示科学制图,教师做出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序数的柱状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科学研究中的方便快捷,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同时鼓励学生上台自己操作,体会掌握科学技术的好处,从而树立学好知识的信心。然后把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直方图和折线图等,通过**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再由1~18号元素拓展到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归纳总结出三个变化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作图水平,又增强了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交流,也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另外,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最终将分散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归纳提升得到元素周期律,使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最后设疑(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表现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回忆,加深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再现本节主要学习过程。通过以上处理,达到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水平,增强合作**意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课标要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课题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教师 学校 马会斌山东省潍坊四中。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2 过程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 直方图 折线图 分析 处理数据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

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材料。教案的背景 我校实行368教学模式,创设优质高效课堂,高一化学教研组在学校368教学模式下,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实行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其原理是将主干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将主干知识构建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宋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2 第一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 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将从教材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过程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