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谈 教学教案

发布 2024-02-29 01:40:07 阅读 8036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四点设想:1、处理识字教学时,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识字的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加深: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检测时,侧重纠正生字的读音。细读课文——侧重在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导学生把字词的意思带入课文语境中,在语言环境中自读自悟。

复习阶段——重点在字形的记忆上,主要采用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

以上三步对识字的分步处理,目的是想保证阅读教学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2、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学诗,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文和诗中对华山“高”的描述。(1)、揭题阶段——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

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华山在**”、“华山怎么样”、“谁咏华山”等问题。课伊始,疑已生,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被点燃,所以教师顺生疑、顺生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2)、初读阶段——为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

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么样?目的是为了获得轮廓式的鸟瞰效果。(3)、细读阶段——我没有顺文章的写路去教,而是顺生疑:

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如“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们怎么看太阳和云?什么感觉?

现在在华山顶上怎么看?什么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简笔画既创设了语言情境,又帮助了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同时还能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朗读、体会。

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出现古诗,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读,学生很快能联系前文自己解释诗句的意思了。又例“情不自禁”一词很难说清,教师先把工夫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山顶景观”上,当学生获得这种体验后,对该词的理解、领悟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再安排学生整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领悟文章的写路。

3、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充分发挥教师“为学而教”的主导作用。

《咏华山》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谈

1 处理识字教学时,以阅读为主线,寓识字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把识字的要求分步实现,逐步加深 细读课文 侧重在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导学生把字词的意思带入课文语境中,在语言环境中自读自悟。复习阶段 重点在字形的记忆上,主要采用学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2 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学诗,...

咏华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认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新词。3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背诵古诗。二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2 能诗文对照,背诵古诗。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电脑课...

咏华山》教案 第一课时

7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8 出示词卡 d n y nji n n n 登华山沿着山路艰难 y o ji n d n 山腰间山顶。j n y n s n ch n z n情不自禁吟诵称赞 指名读,说重点,领读两遍。齐读一遍。去掉拼音 车读。9 词语读好了,句子肯定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