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2-19 00:25:07 阅读 9426

教学目标:

1. 品读《文言文两则》: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2. 品读《匆匆》,感受时间和生命的匆匆流逝,感受作者焦灼、无奈、紧迫的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有所作为,使人生迸发出应有的光彩。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3.品读《桃花心木》: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4. 略读《顶碗少年》: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描写,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从顶碗少年的表演中领悟人生哲理。

5、略读《手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课前诵读“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鼓,勇气就振作起来了,在二次鼓,勇气会衰退一些,第三次鼓,勇气就全没了。比喻趁尽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意思是:在甘甜的瓜,瓜地也是苦的,说明了天下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意思是:种树必须培育它的根,教人必须教养他的思想。说明了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练习一千只曲子,才知道**的美妙,**千柄剑,你才能识别兵器的好坏。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做出真知的道理。

二、出示“单元导读”(分析什么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三、课例展示。

四、学习“词语盘点”:能正确认读、理解重点词意、对其中的难写字、易错字指导书写。

五、检查课文朗读。

第二课时:单元主体教学工程之一:品读《文言文两则》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2、释题:“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

提示:抓住“则”来理解。“则”量词,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文言文两则”就是文言文两篇或者两篇文言文的意思。

3、结合注释①,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一书,“学弈”的意思即是学习下棋。

二、学习《学弈》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2、学生练习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课上交流。

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4、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5、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吗?思考并交流。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板书设计: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弗若之矣。

一人三心二意

三、学习《两小儿辩日》

还记得我们学习《学弈》一文所用的方法吗?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看看他们辩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能回答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学生练习朗读。

3、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课上交流。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4、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什么道理吗?思考并交流。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设计:日初出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关于观察

两小儿辩日孔子: 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一儿:远(沧凉) 近(探汤)有理有据

四、人不是生而知之的人,孔子也不例外。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不只是孔子,其他人也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那你能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第三课时:单元主体教学工程之二:品读《匆匆》

一、 从交谈入手,引出时光匆匆的话题

师生谈话:同学们平时喜欢读什么书?安徒生的童话一定不会陌生吧?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童话?(师生自由交谈)两百多年前,安徒生诞生在丹麦直到现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孩子,都从安徒生的童话之中汲取着营养,获得了快乐。时光匆匆,从安徒生创作第一篇童话算起,一百多年过去了,但他的童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八十多年,但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为现代散文中的经典——它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安徒生童话谈起,巧妙地引出时光匆匆这个话题,学生的阅读期待被有效地激发起来,在自然的过渡中以最少的时间进入本课主题)

二、多种方式熟读课文,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受文字蕴含的情感

2.学生选择自己感觉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再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

在读中纠错,评价,初步感受时光匆匆

(设计意图:学生能否充分地感悟文本内涵及蕴含的情感,取决于是否足够地“倾听”了文本。文章发表在1922年,离现在已有九十多年了,有些句子读起来不太符合现在的表达习惯,估计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感到难读的句子或段落教师范读、学生选择自己觉得难读的地方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读,都是基于一个目的:

试图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评语言、积累语言其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贯穿了始终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读、变换人称去读、教师范读、引读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目的)

三、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哪些文字值得细细的去品,去读,去思考?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画

请学生将词语写在黑板上,教师巡视

教科版语文 2019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 易读错的字。崇 ch n 高 苛 k 刻 畸 j 形 二 易写错的字。袁 上部是 土 不要写成 士 嘀 右部不要写成 商 毅 左半部下面是三撇,右上部不要写成 几 博 右上部有一点不要丢掉。赢 下半部分分别是 月 贝 凡 三 重点词语。多音字。n 圈 zhu s 撒花 转撒zh...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单

1 文言文两则 预习单月 日。1 默读课文3遍,朗读课文3遍,把课文读通 读顺,能背诵更好。2 搜集孟子 孔子 列子 的相关资料。孟子。孔子。列子。3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跟书本校对订正。弈惟鹄弗矣。盂沧孰汝弓缴 4 从文中圈出下面的字词,对照注释或词语手册写出意思并识记。弈善诲专心致志。鸿鹄援缴弗若...

小学教育 2024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9年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座号姓名评分 一 填空 36分 1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2 一根橇棍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 3 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4 像汽车方向盘那样,有一个圆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我们称之为 5 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 6 像旗杆上的滑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