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发布 2023-11-21 12:15:02 阅读 4006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朗润”、“酝酿”、“烘托”等词语,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a.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b.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c.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a)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b)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c)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2.难点。状物抓住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方法:1. 自主、合作、**。

2. 点拨、示范。

教具准备:板书、多**。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那么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春》。

1.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20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202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2024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2024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2024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春》大致写于2024年至2024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2. 整体把握、理解课文: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这里应特别讲解“藏”、“和”、“薄”、“晕”等多音字。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等。

b: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时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①课文围绕“春”写了春天的哪些内容?

②文章是按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c:分析精彩句段:

请同学们整齐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写得好?

1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2 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是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3 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那么多东西呢?引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朗读第二段。

1 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2 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作用是什么?

朗读第三段(春草图):

1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2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子的画面呢?

3 引出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d:作业:1 自己学着欣赏下面四副图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 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

3 背诵2——7段。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3. 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的运用。

二、 教学过程:

1. 检查字词。

2.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

一、二副画:春醒图和春草图。请同学们背诵这两段。

作者不仅仅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花是什么样子呢?

3. 分析文章。

春花图:1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花的?

2 作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这么美?(引出修辞)

3 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春风图:1 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 这三个方面(风的温和、风的香气、风的和悦)是分别从人的那些感觉来写的?

3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4 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5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见了什么?

春雨图: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后上台填写**,并说出体现在**?

迎春图:以春雨图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赞春:请同学们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4.活动: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那一幅图画?为什么?

总结:评价同学们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

三、 作业:

1 背诵全文。

2 写一篇写景作文。

二、 板书设计:

盼春: “盼”、“来”、“近”

春醒图——自然醒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草:偷、钻、嫩、绿、满。

春草图——草报春人:坐、躺、打、踢、赛、捉。

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春花图——花争春味:甜味。

春绘春(2—7) 春风图——风唱春柔、暖。

形:牛毛、花针、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状:密。

景:树叶绿、小草青。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少。

颂春 (8—10): 三个比喻句,突出“新”“美”“力”

八、教学反思。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的典范之作。我原来在上这一课时,总是跳不出 “教师分析,学生接受”的圈子。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决心跳出这圈子,从转变学习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条好的路子。

经过实践,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研究问题。这节课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作答,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样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应该说学生的赏析和品味还算是很精彩的,但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内心情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能赏析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求也不能坟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说明老师没有引导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赏析,教会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

学生之所以赏析不能深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读得不够,虽然一再强调诵读,但学生自由读一遍、分段轮读一遍,就开始选择赏析,学生对课文内容其实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语句表面也不奇怪。

在交流时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平时也存在,但今天这节课表现得尤其突出,那就是不会倾听,一个个都急于表现自己,听别人发言时显得烦躁不安,根本就没有认真听别人说的什么。这是课堂大忌,表面上看热闹异常,实际上毫无收获。我不断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效果并不明显。

这要在平常每一节课中不断强化倾听意识,要让学生知道有时候听也很重要,不仅是对表达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春》辅导练习

1.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春 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本文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 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 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 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一 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春》备课素材

1 春。导入一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 春晓 可记得杜甫的 春夜喜雨 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绘春天的优美散文 朱自清的 春 导入二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春》备课素材

1 春。导入一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 春晓 可记得杜甫的 春夜喜雨 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绘春天的优美散文 朱自清的 春 导入二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