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春》备课素材

发布 2020-10-11 15:49:28 阅读 2837

1 春。

导入一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

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少作家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绘春天的优美散文——朱自清的《春》。

导入二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

1.开篇点题,奠定基调。

盼望着,盼望着”,叠词连用,突出了“盼”。第一段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宣告春天的到来,充满了喜悦之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盼春图”。同时点明了题目,领起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

2.总体勾勒,春回大地。

这一段从总体上描写春天,描绘了一幅万物复苏的“春醒图”。先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从总体上勾勒,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然后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形容,写出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形容,表现了冰雪融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形容,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景的轮廓,为具体描绘春景创设广阔的背景。(第二段)

3.描写春草,抓住特点。

此段抓住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等方面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草图”。第一句从“点”上描绘春草。运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了。

“钻”字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写质地,“绿绿的”写颜色,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第二句从“面”上描绘,“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的长势,表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第三句运用“坐、躺、打、踢、赛、捉”等一系列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用风的“轻悄悄”衬托草的“软绵绵”,从感受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第三段)

4.虚实相生,动静相宜。

描写春草后,作者又选取了春天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春花”来着意描写。从色味、虚实、动静、高低等几个方面,描写了一幅百花争艳的“春花图”。此段中作者着力写了“树上”三种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争”字写活了。然后用“赶趟儿”写花朵多;“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花色艳;写花味甜,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写“花”下蜂闹蝶舞,从侧面表现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一句写出野花的数量繁多、种类丰富。运用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样子。

(第四段)

5.调动感官,轻柔和煦。

描写完“春花”后,作者又将视线转移到“春风”上,勾勒了一幅“春风图”。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文段先引用诗句,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再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巧妙地表现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令人回味无穷。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从触觉角度描写了春风的和煦、轻柔;“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一句从嗅觉角度描写春风的味道;“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从视觉角度侧面写春风的和悦;“宛转”“应和”“嘹亮”“响”等词语从听觉角度写出春风的悦耳。(第五段)

第六段描写了一幅惹人喜爱的“春雨图”。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从近景写春雨的滋润,又从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安谧,再配以人的动态、屋的静态,由润物和缀景两方面展示出春雨的恩泽。

第一句先总写江南春雨多。第二句“可别恼”显得亲切而有情趣。然后运用排比、比喻写出春雨的特征:

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细密迷蒙,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发亮”“逼你的眼”写出了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点。

最后三句将视线从物转移到人,从傍晚写到白天,有静景,有动景。其中“静默”一词用得最妙,用拟人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和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第六段)

7.由景及人,奋发向上。

由景及人,作者在此描绘了一幅“迎春图”,颂扬了抓紧春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筝”是儿童的天使,又是春天的信号,着力把前面写到的春意带到人间,“也赶趟儿似的”和前文百花争春相照应。“一年之计在于春”,引用俗语启迪人们:

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第七段)

8.收束课文,赞美春天。

文章结尾作者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描绘了一幅“赞春图”,强调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这三段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赞美了春天的新生、娇美、活力。这三个比喻句排列有序,不能颠倒,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同时这个结尾概括了五幅春景图的含义,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第八至十段)

9.勾画语句,提炼精髓。

找出文中体现“春天的脚步”的语句。

第三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第四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第五段: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第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第七段: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作用:这些景物描写展示了春天轻柔、和煦、温馨的特点,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动力。

1.充分调动感官。

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充分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声,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春》中作者朱自清就调动了多种感官:视觉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听觉有“(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嗅觉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感觉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等。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把春天的妩媚、柔情生动地展现给我们。

2.语言朴实,比喻贴切。

朱自清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句都是从口语中得来,通俗易懂,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

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加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1.《春》的写作背景(详见光盘内容)

2.朱自清简介(详见光盘内容)

运用感官。一、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几种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答案] 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嗅觉:“清香”。触觉:“扑面的吹来”。听觉:“歌吹”。

二、试分析下面这则散文诗在表达上的特点。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新翻的泥土闪开了道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

可有百灵鸟的啼啭?可有牛的哞叫?

答案] 本诗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将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形神兼备。

三、类文阅读。

听潮。鲁彦。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30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

我们就在一个比较幽静的寺院里选了一间房住下来——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现在这海就完全属于我们的了!”当天晚上,我们靠着露台的栏杆,赏鉴海景的时候,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漂在水上。

海睡熟了。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而且声音愈响愈大。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教学 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掌握 灌 峭 嘲 纳 翼 遥 攀 等7个字。2 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3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 我 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21 皇帝的新装 1 安徒生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作品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 拇指姑娘 海的女儿 等。2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 新装 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 大臣 随员 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生词听写单

七年级上生词听写单。第一单元。1 朗润 r n 水涨 zh n 嫩绿 n n 宛转 w n 应和 h撑伞 ch n 酝酿 y n ni n 窠巢 k 簑衣 su戴笠 l抖擞 s u 黄晕 y n 嘹亮 li o 胳臂 bei 二 暖和 huo 着落 zhu 一髻儿 j 宽敞 ch n 贮蓄 zh 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