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3 3《天气与气候》第一课时教案中图版

发布 2023-11-17 02:10:07 阅读 5859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天气和气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教学重点: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

课前准备:1.天气预报流程图。

2.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气的**、准备语文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随着天气渐凉,我们所在的地区已进入了秋季,同学们都增加了衣服。那今天要给同学介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请两位同学说一下近几天的天气状况。

.如何描述天气?

承**天气是我们经常聊起的熟悉话题,那么什么是天气,如何描述天气?请同学们仿照书本上图a的描述来描述我们现在的天气。

板书:一、描述天气。

活动:看书,同位交流。描述我们现在的天气。

提问:书本上a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状况?

总结:一般人们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等来描述天气。)

展示**:展现雾、沙尘暴、台风、暴雨、冰雹的天气**。提问;除了我们刚刚描述的天气状况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天气状况吗?请同学们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

二、天气有什么特点?

承**究竟什么是天气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话来总结什么是天气?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提问: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概念吗?

不一样。)讲述: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

判断:判断以下所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明天大风降温。

2、昆明四季如春。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过渡:正所谓天有不测之风云,天气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活动:学生同位之间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变化快——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差别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

判断:下列描述说明了天气的什么特点?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承**今天的天气、过去经历过的天气我们都能描述出来。那么,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能不能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

活动:学生交流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看电视、上网、打**、手机短信定制、看报纸、从生活迹象推测……)活动:请几位同学介绍《如何在网上查找天气资料》并介绍几个**的名称。

如:过渡: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人们必须要提前掌握天气的发展动向,以便安排好近期的工作和学习。

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一张天气图。那么,天气图是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但是天气图是怎样完成的呢?天气预报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板书:3、天气预报。

补充: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绘制天气预报专家制作。

数据图表分析预报预报节目

小结:收看天气预报可以安排好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良好的习惯。请同学收看一周的天气预报,下节课的任务是《模拟天气预报》。

布置作业:模拟天气预报:

1.学生提前一周收看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并在**中填出。

2.以一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由小组长负责召集。

3.讨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模拟天气预报。

4.每组推荐2-3位同学共同做主持人。

5.请各小组准备的解说词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天气和气候。

1、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2、天气预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学案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 天气与气候 学案分析。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 特点及区别 卫星云图 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期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期末复习。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2.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3.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2.能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德育目标。通过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