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观摩课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特点。3.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结合。
导学设计:一、课前创设环境。
**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投影父亲呵护幼儿的真挚**。二、导入课文。
师:请学生介绍本班最有特色的同学。
生:介绍了读书好的,年级成绩第一的,朗读好的,体育最好的,英语最好的……
师:请那为年级成绩第一的同学朗读《春》的一段文字。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大家觉得似曾相识的举手,是哪篇课文?生:《春》。
师:你能背出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吗?生:有些生疏淡忘。
师:全班看投影齐声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全班齐读。师:《春》的作者是谁?生:朱自清。
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背影》(投影课题)
师:李欧梵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是打死父亲的时代,在满大街是坏爸爸的那个特定年代,《背影》出生了。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三、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师:“父亲”好在哪儿?
生:父亲替我买回橘子,见到我怕我担心所以故做轻松。
生:“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在家中光景不好,祖母去世,自己又没了工作的情况下安慰难过伤心的我。”
生:父亲的差事已交卸,要到南京某事,本已嘱托茶房送我上学,但后来还。
第1页共5页。
是不放心,亲自来送我,况且那年我已二十岁了。从这儿特别能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不亚于母亲。
生:第六段爬月台买橘子是的外貌描写,表现付钱的朴素与平凡。师:这里是课文重点,得会儿我们还要重点讲。
生:第二自然段说家中光景已不如前,加之自己工作没了。在办祖母的丧事时,本该草草了事,可是父亲却变卖典质去办丧事。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位孝子。
生:文中父亲“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并“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自己衣着朴素,却为我做紫毛大衣。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看出,大家都能从细节中读出父亲那份浓烈的爱。2.认读生字,纠正学生发音。四、朗读质疑。
师:请大家自由而大声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那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之处,提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后质疑:
1.“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多次出现,这是什么意思?2.二十岁的人看见父亲离去的背影为什么会哭?3.“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如何理解?
4.“父亲买完橘子回来时心情很轻松似的”,为什么轻松?
师:一是替儿子买回橘子办好一件事;二是不让儿子觉得自己买橘子很艰难;三是结束了艰难的爬月台历程心情轻松。
5.“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我的不好”指的是什么?师:
我看《朱自清传》中介绍到一件小事:朱自清清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扬州第八中学教书,有一年的工资都是交给父亲,当时他已娶妻生子,要养家人,却拿不到钱,自然与父亲有矛盾。后来他带着妻儿离开扬州到北京清华大学做讲师,父亲非常埋怨他。
我想文中的“我的不好”指的是这一事情。
五、品读背影。
1.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几次写到背影?生:从文中找出四处。
师:这四处分别描写了什么情况的背影?生:难忘背影;刻画背影;离别背影;惜别背影。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四处背影。(投影)
2.师:开头、结尾提到的背影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生:第一次背影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第四次背影作用是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第2页共5页。
3.师:哪一处背影是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背影?哪些词语最具有表现力?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买橘子是的背影。
生:作者是从动作方面来描写。如“攀”、“缩”、“倾”。
生:作者是从外貌方面来描写。师:
哪些动词最有表现力?生:“蹒跚”表现父亲步履的艰难。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动这一句。
生:“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中的“戴”和“穿”表现父亲衣着朴素。
师:父亲为什么那么艰难地爬上月台?
生:因为他身体肥胖,而却不怎么健硕,腿脚不灵便,年纪也比较大。师:
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叙述之外,加之家庭的变故,失去工作的压力,未知的生活都如一副重担压在父亲的肩上,所以更加重了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请同学们再朗读这段文字,特别注意刚才我们分析的词语。
生:有感情地朗读。六、**作者感情变化。
师:默读全文,划出作者写自己的文字,看看他是如何对待这份真挚的父爱的,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默读全文。
师:你认为儿子是好儿子吗?
生:我认为儿子是位好儿子,从他三次落泪可以看出。师:请你分别从文中找出这三处落泪,说说他为什么落泪?
生:第一次流下了感动的热泪;第二次流下了惜别的热泪;第三次因为父亲的来信,信中的几句话打动了他。
师:父亲的来信,你觉得哪几处最能打动他?生:“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师:子不孝则大不道,父亲的这番话触动了他。你认为“我”流泪包含了什么感情?
生:想念的感情。
生:对父亲的愧疚之泪,因为我两年与父亲不相见。生:伤心之泪,因为父亲身体不佳。
师:从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认为“我”是位怎样的儿子?生:我认为他是一位既懂事有不太懂事的儿子。师:“我”不太懂事从文中**体现?
第3页共5页。
生:“我”认为父亲说话不太漂亮,认为父亲太迂,认为自己很“聪明”。生:
我认为儿子不是好儿子。“我”当时已二十岁了,还要父亲操心。师:
你如果是朱自清,会怎么做?生:我不会让他送。
师:如果父亲坚持要送呢?生:
我还是坚持不让他送。
师:有时候,我们是无法阻挡父母那份爱子之心的。
生:我认为儿子不是位好儿子,因为他太不了解父亲的心思了。
生:我认为儿子是位好儿子,从前文来看,从他四次流泪,以及他写出如此优美的散文。
教师小结:二十岁时,由于“我”不懂事,所以认为父亲说话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但当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买橘子,步履是那么艰难、那么沉重时,我内心受到触动,流下感动的热泪。
当二十八岁受收到父亲的来信写此篇文章时,已为人父的“我”懂得父亲的艰辛,懂得父亲肩上担子的沉重,因此流下感动、伤心、愧疚的眼泪。这篇真挚的父子之情的文章,成为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七、写作特色。
师:把《背影》与《春》作比较。可以从文章的选材、详略方面考虑,也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考虑。
生:两篇文章的体裁不同。
生:两篇文章的语言不同。《春》语言优美,句式工整;《背影》语言朴素。
生:《春》写出无限生机;《背影》写出父子情深,略带一点忧伤。生:
《春》写的生动,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排比句;《背影》运用朴素的语言,含蓄地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深情。
教师小结:《背影》选取典型的事件,突出动人的瞬间;用朴素的语言,突出动人情感。(投影)
八、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
点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
我先谈谈徐老师上课的优点:第一,语言流畅,语速恰到好处。第二,对朱自清的背景了解较深。
第三,教学设计扣住“父亲是否好父亲,儿子是否好儿子开展开”;特别是“儿子是否好儿子”的他就把课堂推向高潮,胜过对父爱的研究;第四,归纳写作特色时运用对比的方法;第五,小结课文的语言特色。整个。
第4页共5页。
教学流程不错。
但是有些地方未解读好。
1.譬如“马褂”是旧时代有身份的人才穿的,不是表现父亲的朴素。一位穿着马褂的有身份的人爬月台去买橘子反而更能感人,更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又譬如爬月台时的艰难。怕;老了;心情沉重都不是艰难的表现。
难在哪儿?月台高。因为月台高,必须手用力。
由于手的力气不够,所以两脚往上缩。这样也不行,只好身体往左微倾。(年迈,力量不够)
语文教学难在哪儿?对语言文字的解读。人们很容易用自己的理解来解读,往往读不出其他东西来。
3.文章最动人之处是父爱,那么爱在哪儿?好父亲,又好在哪儿?
好在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父爱不亚于母爱。好在爱不是水**融的,而是有隔膜的。所以《背影》动人之处是它不仅写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而且写出儿子由不接受父爱,到接受父爱,这才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感。
因此,拿冰心的《荷叶母亲》中的水**融的母爱与《背影》中有隔阂的父爱比较最恰当。
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儿子对父亲的爱是有转折的,这是符合人性的,特别是“我”感动流泪时不愿意让人看见。
4.要还原到历史语境才能理解文本。
把文章最精彩的语句还原到历史语境,才能更好地解读文本。例如,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再如朱自清为什么与父亲不合?
那是因为他的父亲生活不检点。父亲连续取了两房姨太太,弄得家里鸡犬不宁。“我”的母亲在家受姨太太的起,几个兄妹也受她的气,就连祖母也受气,祖母是这样被气死的。
所以朱自清非常怨恨自己的父亲。因此文章说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朱自清大学毕业,当教员领的第一月工资,父亲就全拿走,而且他父亲未经朱自清同意就私自跟学校的财务说,以后每个月发薪水,朱自清的工资直接给他领走。这样一领就是一年朱自清当时已经有妻儿了,这像话吗?所以他们父子的关系更紧张。
当朱自清离开扬州到北京,父亲非常埋怨他,那时父子俩的关系依然很紧张。
文中说“当我收到父亲的来信,想到他过去曾经对我的好,所以泪流满面。”“我”对父亲种种的怨恨从此一笔勾销。父子间的矛盾写的很含蓄。
当我们了解这背后的故事,朱自清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就能够理解深刻。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 课《蜡烛》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体裁,知道战地通讯也属于新闻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位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教学重点 感悟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 老妇人为什么不顾生死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江口四小张国春。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 生词,把握课文内容。2 品味朴素 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体会作者蕴藏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3 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困顿,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 品味本文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家庭贫穷父辈艰难谋生最高享受吃半个馒头回忆老师和小伙伴离开故乡到济南。2 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其作用。三 语言品味。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 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 语朴情醇 野老话家常 的特点。以下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酌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