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发布 2022-08-19 19:42:28 阅读 5704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4分)

1.将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田字格里。(2分)

锐不可挡张皇失措惟命是从运筹帷屋头昏目眩严阵以待。

触目伤怀大庭广众连声喏喏惟妙惟肖因地制宜不加思索。

2.打**正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方式。当你给朋友家里拨通**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1分)

a.喂!你是谁?我找张小红。b.喂!我要找张小红。

c.您好!请找张小红接**。d.您好!我是林坚,请找张小红接**。

3.中国河南境内有一条高速公路旁有这样两则标语:“抢劫警车是违法的”、“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试分析一下这两条标语各有什么问题?(2分)

答:4.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使之完整。(2分)

5.王维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其中“ ”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论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2分)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杜甫的这种独特感悟。(2分)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古典名著《》开篇词。(1分)

8.观察下图,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所得到的启示。(2分)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13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1分)

答:10.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2分)

11.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答: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1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1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15.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分)

答:二)(17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九省区,注入hàohàn的大海。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fányǎn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yì,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2024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b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6.根据拼音填写词语,依次为、、。3分)

17.文中横线上的九个省区,是黄河流经的地方,其中两省位置顺序有误,请改正为:(2分)

18.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2分)答:(1)

19.将“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一句,还原于“a、b、c”三处中最恰当的一处,这处是处。(2分)

20.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2分)

答:21.给文章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答:22.一代伟人***曾站在黄河岸边,面对浊浪滚滚的河水,沉思良久,说: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如何治理好母亲河,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三)认识父亲(12分)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

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

“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

”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11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12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13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14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15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

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16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17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

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23.第①段文中画线句的含义是:(2分)

答:24.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崇高更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25.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4分)

26.“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2分)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答:四) (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念:②但:29.“于”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相与步于中庭”一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其一犬坐于前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又留蚊于素帐中d.生于淮北则为枳。

30.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这处比喻的本体是,喻体是,相似点是。(3分)

31.《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结合这一背景,体会结尾一句的丰富内涵,试回答:

“闲人”之“少”实为的人少,作者的叹息表达了对之人的不满。(2分)

两问一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2分)

答:三、作文(50分)

32.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一篇左右的合情合理的文章:“多年以后,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经验……”文章必须提及与情节有较密切关系的一处游乐场所、一串钥匙、一种动物和任意一部文艺作品。题目自拟。

附加题(10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

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②。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

注: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1.解释词语。(2分)

1)可以有得。得:

2)其义自见。见: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答: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二.下面具体场合中女主持人所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2分)晚会帷幕徐徐拉开,女主持人姿态优美地步出舞台,不小心跌倒在地,观众哗然。此时,女主持人从容站起,神态自若地说了一句话,场内立刻掌声四起。

参***。1.挡一当屋一幄喏—诺加—假。

2.d3.“难道抢劫其他车就合法吗?”此标语语言不严密,给犯罪分子空子钻。

让人理解为值钱的东西可大胆去偷,没有制止违法犯罪的威慑力。

4.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圆。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三国演义。

8.略(提示:只要扣住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语言简洁明了即可。)

9.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10.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11.“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1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13.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14.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心生敬意。

15.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6.浩瀚繁衍后裔。

17.“山东”与“河南”位置对调。

18.(1)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2)黄河流域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19.c20.“相传”表明材料**于传说,并不可靠。“之一”表示并非惟一,还有其他地方。

2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22.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与此意思相近即可)。

23.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2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仅有一次的生命。

25.①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②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③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④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26.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理解父亲或体谅父亲。

27.①赞美父爱。②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28.①想到,考虑②只,只是。

29.b30.院中月光积水空明(澄澈清明)

31.①淡泊名利、流连自然。忙于投机钻营的“不闲”

不得不做“闲人”的无奈和不甘心做“闲人”的积极进取之间的矛盾心情(意近即可)

32.略。附加题。

一.1.(1)得:收获。(2)见:同“现”,显露。

2.先须熟读,继以精思。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3.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介绍读书的步骤,并要专心致志。(不超字数,意思正确即可)

二.我为现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意思能避免尴尬,显出急智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导学。第一单元教材指导。阅读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选择 选择。如果我是一片云。我会放弃高高在上。我选择化作一滴小雨飘落人间。你要问我为什么。请看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那,我的答案。如果我是一条小河。我会放弃奔流到海。我选择化作甘甜注入麦田。你要问我为什么。请听听农民伯伯喜悦的笑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2016 11月14日 18日 第一周 一 1.请你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抄写在书写格内。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悼 d o 念地窖 ji o 悠闲 yi u 阌 w n 乡 b.仄 z 歪绥 tu 靖拂 f 晓颤 ch n 巍巍。c.横渡 h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词语

人教版 2013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心课程中考衔接课程资料。课题 词语第一单元班级 姓名 编号 81101 新闻两则 1.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su j n区。2.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y区 皖西区。3.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 b k d n 4.以王凌云为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