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试题及哲学第一课

发布 2023-11-11 17:30:04 阅读 6109

2024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据此回答。

1.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表现在。

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能够使我们克服一切不良文化的影响 ④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bcd.①②

2.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②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增长知识、陶冶人的精神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bcd.②③

3.据统计,202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 ,这说明。

a.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b.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合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据此回答14~15题。

4、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5.《世界保护文化多样性宣言》第7条指出:“每项创作都**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bcd.①②

6.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进行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的继承。

a ①②b ①②c ②③d ①②

7.尽管是抗日乐曲,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多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深刻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①②

8.冼星海继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积极创新,创作出呼唤抗日、鼓舞民众的现代革命**。这说明 (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的发展。

b文化继承是对历史文化全面、彻底的承接。

c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9.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10.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a.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b.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c.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d.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简答题。

11、(13分)由报刊到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发展到在手机上读新闻,看电视、电影,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8分)

12.2024年5月,央视电视剧排行榜显示,电视剧《任长霞》以6.18%的收视率名列前茅。而偶像云集的电视剧《女才男貌》却只有1.

549毛的收视率。事实毋庸置疑:优秀现实生活题材电视剧"扳倒"了偶像剧,成为新的收视热点。

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实践是什么关系? 电视剧《任长霞》是怎样体现这一关系的?(12分)

13六、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指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指出,必须善于学习。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怎样理解“学不可以已”和“学习、学习、再学习”?(5分)

2)“学习型社会”有什么特点?内涵是什么?(8分)

3)怎样才能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9分)

参***]

11、(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人们既要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2.(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任长霞》在题材选择上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人们最关注、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较好地处理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6分)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动力和基础。电视剧《任长霞》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及时敏锐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变革、发展、稳定的新景象,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感染、激励广大观众。(6分)

13、(1)“学不可以已”和“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说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永远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2分)

(2)a、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2分)

b、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c、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2分)

(3)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每个公民都应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3分)

b、国家要为人们的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公民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3分)

过去两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使全球经济转暖,贡献最大的除了美国经济,还有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不仅仅是世界影响中国,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小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a.哲学就是对经济生活的概括 b.哲学对经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源于具体的经济生活 d.哲学与我们的社会密切相关。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由此可见 (

a.哲学是关于方**的学说 b.哲学阐述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哲学指导下进行的。

3.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正确的理解是 (

a.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佛家俚语的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

5.***指出:“****”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需要;是***同志长期以来坚持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的理论成果。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学是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 c.社会越复杂人们的哲学思想就越多 d.哲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越来越正确。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7.“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一致的有。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 ⑤.尽信书,不如无书。

abcd. ①

哲学第一课

哲学第一课训练题。一 选择题。1 教育部透露,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余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哲学系学生就业尤为困难,社会上有些人士对哲学心存反感。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a 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b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c 哲学和具体科学...

哲学第一课练习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 选择题。1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 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 哲学决定生活d 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2 马克思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

哲学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班级姓名。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 世界观 方 各自的含义 理解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与世界观 方 具体科学的关系 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 的指导。2 能力目标 从世界观和方 统一的角度,认识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