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本课作为本学期的教研课,所以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看了大量的教学**,期中对窦桂梅老师的课颇为崇拜,与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班级的特点上了这篇课文。课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走近圆明园
我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458公顷,有一万多个礼堂这么大。学生感受到课件上显示的废墟在风雨中已经伫立了144年。学生低沉而缓慢地诵读: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学生开始领悟课文上的这段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
便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在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获取信息。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
二、走进圆明园
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然后学生默读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
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流程就像在一幅伟大画作的框架中,整体把握,不断积累,螺旋渐进,逐步沉淀。包括语言材料、结构样式、人生体验、情感态度方方面面有新的突破。对于“三个超越”有人误认为是不要教材,脱离课堂,抛开教师。
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正是在以文化为教学主题的引领下,教材要整合,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文本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人生涵养,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以最大程度的激发。
三、走出圆明园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回到144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
)当学生从资料中获知有一种传说——火烧圆明园的带路人竟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这时学生们从心中仅仅是“仇恨”和“愤怒”吗?这时“圆明园”这个符号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学生答:
是耻辱,是警示牌……所以再读课文开头段,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
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稍留残迹。
)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里,主题教学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自省,即人格或个性的养成,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是把语文教学视为思想灌输,而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走上文化积累和精神成长的快车道,并最终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设计学校。参赛教师姓名。年级五年级。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方案。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了解其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3.把阅...
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上课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 上课实录。一 构建话题,激发情感。1 同学们,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埃及的金字塔 罗马的竞技场 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 圆明园...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上课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 上课实录。师 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 圆明园的毁灭 这里的 圆 是圆满无缺的 圆 明 是光明普照的 明 园 是皇家园林的 园 读 圆明园 生 圆明园。师 再读。生 圆明园。师 再读。生 圆明园。师 一个完美无缺 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 的毁灭 再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