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

发布 2023-09-12 16:35:54 阅读 9948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五首诗词曲有很强的节奏韵味,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表现力作者被贬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表现力作者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课件学生准备。

1.布置学生**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背诵并默写课文。三、简介诗体。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二)写作背景。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三)朗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四)诗歌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感叹遭际。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辛酸怅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襟怀豁达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意志坚强。

五)阅读理解。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痛苦、寂寞。

师补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师补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师补充:“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六)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辛酸、愤懑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悲痛、怅惘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比喻富有哲理---豁达、进取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积极、昂扬辛酸愤懑、坚定乐观(七)小结:

作者借由这首诗抒发了不能任由自己任意放纵,一味地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与友人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学习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号文山,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四年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情景体验(三)**朗读欣赏(四)相关资料: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

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五)内容分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经:经书。

干戈寥落:**兵源不足。寥落:不足。四周: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喻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1,不投降**;2,爱国之心。

汗青:史书。(六)阅读理解。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七)板书设计过零丁洋。

文天祥叙事。

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比喻。

形势险恶,境况危苦对偶。

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八)小结:

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

教后反思。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两首诗词曲。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诗词曲五首 教案。篇二 赤壁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相关情况。2.比较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之战 3.体会课文景 情 理交融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教学过程导入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麻池中学李金婵。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 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 词 曲的特点。2 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页。内容预览 25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 诗词曲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教案第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