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发布 2020-03-13 00:44:28 阅读 5172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一、资料链接。

1、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

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后奉召回洛阳。

2、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3、《赤壁》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4、【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5、《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自主学习。一、注音或写字。

绮( )闻笛fǜ( 折jí( 干gē( 婵( )娟

风piāo ( x宫què( 寥( )落惶( )恐 qióng( )楼峰峦( )踌( )躇( )

二、文学常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诗人。

2.《赤壁》作者___字朝诗人,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4.《水调歌头》作者___字___自号人,__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字___号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铁未销自将磨洗寥落。

零丁丹心汗青把酒

不胜何似何事长向

婵娟聚踌躇经行。

四、按原文填空:

1、沉舟病树。

b零丁洋里叹零丁。

c、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事古难全。

e、峰峦如聚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百姓苦;亡。

合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首联“”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赤壁》1、这首诗从体裁上属于内容上属于。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什么意思)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 颈联巧妙地借和两个地名,表现了。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部分参***:合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首联凄凉地,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3、、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4、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1、七言律诗咏史诗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3、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以对偶句的形式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过零丁洋》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2. 颈联巧妙地借和两个地名,表现了。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现形势险恶,境况艰难。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凛然正气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 表明作者的爱国情怀,体现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

水调歌头》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词通过写月,写月下之感,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山坡羊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的峰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的河水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抒写路经潼关的所见所感,以古讽今,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下学期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 诗词曲五首课型 文言文教学主备人 何兴国审核人 辛春花。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体会五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把握各首诗歌的名句 2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3 感悟古人的忧国情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学习重难点 教学流程 一 预学。1 情境导入 中国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无答案 新人教版。班级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上课时间 1 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2 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3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1 领会诗意,体味诗情,赏析名句。2 背诵并默写五首诗。第一课时。学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和 赤壁 1 读...

诗词曲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5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 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 学习并了解诗 词 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 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内容。2 熟读并背诵课文。课前准备。1 查阅资料,了解这五首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备课堂上交流。2 体会诗歌的 美和意境美。教学设想。学习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