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适应心理

发布 2023-07-08 06:10:28 阅读 2680

吴××,女,20岁,某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家居城市,出身干部家庭,各方面条件较好,吃住在家,家人从不让她参加任何家务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由于中学学习压力较大,自述和同学交往较少,人际关系不是很融洽。

小吴自幼学习争强好胜,记忆能力较强,在中学时,一直深受中学老师的器重。每逢有关部门举行学科竞赛,均被选中参赛。但是,每次竞赛前,老师都要布置很多应试需要的记背材料,增加了她的学习负担,同时她还担心在竞赛中失利,因此心理压力较大。

于是她对参加此类的竞赛性考试很反感,但是老师告诉她,选中她是学校对她的器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荣誉,她就不敢违抗;加上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她也就不忍放弃。于是,每次参赛前几天,她常常要记背到深夜。一天晚上,恰逢隔壁有几名青年在举行生日聚会娱乐,声音很大,严重地影响了她的记背效果,当时她情绪烦躁不安、焦虑、郁闷,产生诸多怨恨情绪。

怨恨老师为了学校荣誉总安排自己参赛,影响自己学习,又疲惫不堪;又怨恨隔壁的人吵闹,扰乱了自己参赛的准备,于是她这一夜失眠了。第二天竞考时,她身体疲倦无力,浑身出汗,头脑混乱,考试失败。此次失败后,遇到考试便失眠、焦虑、心烦意乱,为此她高考落榜。

复读一年后,她考入一所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校学习以后,独立生活能力的不足、人际交往经验的欠缺等生活问题给她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她由于对数学课程兴趣不浓,选择了财会专业,可是出乎她的预料,所学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统计学等课程。

而且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进度较快,课堂内容又很丰富,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加上中学时期的失眠问题,在大学的首次考试中,高等数学课程就挂了“红灯”。在以后的学习中,由于总担心考试过不了关,心理紧张,失眠症状越来越重,学习效率大打折扣,集中注意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向家长提出退学,但又遭到家长的反对,无奈,在学校感到十分痛苦。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环境适应不良的例子,从学习、生活到内心等等的不如意,其实都是一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离开自己熟悉的中学环境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从学校的管理模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内容以及老师的讲授方式都会感到很多的新奇和陌生。如果环境变了,而自己不去主动适应,很容易产生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改变自己的观念,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是保证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上,用适应来说明人对环境和各种刺激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它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所有生命和有机体都以适应作为其生活和生存的条件和任务,即达尔文所说的“适者生存”。

人虽然拥有高超的智慧和不同于一般动物的能力,但是,人类也必须尽力去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的各种矛盾,会使人们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承载着很大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上的冲突和各种挫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和发泄,就会因心理失衡而精神崩溃。要解决这个问题,学会适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人对环境的适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顺应环境,即改变自身状态去顺应变化了的环境。

另一方面是选择、追求或者抗争的意思,即对于环境变化而对人产生的各种压力不是屈服,而是顶着压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战胜困难,追求自己希望的目标。人类就是这样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向的积极反应,即面对突如其来的外在危险,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调动自己的潜能,摆脱困境,脱离危险。另一种是负面的消极反应,即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思维迟钝 ,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任凭危险的发生。如果平时不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性,往往会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际,招致本应避免的灾祸。

因此,大学生应逐渐认识环境,改变观念,适应环境,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即所谓的“学会适应”和“学会生存”。

在心理适应的方式上,我国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某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破财消灾”、“失败是成功之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等。有时也以对事件的归因分析实现心理平衡,比如失败后归结为客观环境的不可改变,或者强调其他因素的干扰,以此来寻求个人的心理平衡。

人类心理适应的不同方式改变了客观现实和愿望之间的紧张冲突关系,对缓解心理挫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起来说,人的心理适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前进的适应。这种适应与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后,努力学习,积极向别人求教,掌握足够的知识,形成扎实的技能,以达到掌握某门课程的目的,实现该门课程的考试及格,而不是抱怨学习环境不良,或者教师授课水平低等客观环境因素。

另一种是倒退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为了将来或者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倒退与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的适应。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属于这种适应,“好汉”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免于当时自己不利的局势给自己造成的吃亏而表现出的倒退行为,同时也能够使自己与当前环境要求之间取得整体上的一致,这是一种复杂的整体上的适应,它表现出人类自我的整体机能,是人类权衡利弊得失而进行的选择,也是人类与动物适应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人类的适应是个人通过与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形成并维持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环境适应是其一生的连续过程,也是个人主动努力缩小个人与环境要求的差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应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促使个人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起来。

对于社会来说,环境适应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整个社会通过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而使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传递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保证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人类对环境的适应都反映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是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目标就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获得各方面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综合适应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生活的环境,人对环境适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不断继承和创新,所以,人们必须首先适应环境,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

二是形成和完善个人健康个性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心理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它决定着我们为什么去做和怎样去做一件事情。个性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形成的,人们在这些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等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逐步了解和认识环境、感受环境,应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对人们的每一个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个性,就要更好适应环境。三是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的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是现代人对健康的基本认识,只有三者都同时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

我们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

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基本生活常识和行为方式首先是从家庭中学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风格、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学校教育的影响。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就成为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进行的,它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的课外教育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础。

3)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环境,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和维持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对形**的环境适应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中,社会**和社会道德是较为常见的,它包括传播**的宣传和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实践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尽力避开它消极的一面,以形成个人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大学招生在不断扩招,但是在我国能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的比例相对而言还是低的,所以能够考上大学,对于高中生来说,仍然是一件大喜事。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而言,这种喜悦却被一种失败或者失望的情绪所替代,由于对自己所考取的院校感到不理想,情绪低落。在这种无奈的选择中,来到学校,常常更容易不能迅速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踏入社会后适应能力较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此,迅速完成对高职大学生的观念转变、个人角色的正确认知,快速了解和适应大学新环境,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对高职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来到高职院校只是自己无奈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情绪,如自卑、失望、逃避等不良感受。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新生一开始对于高职院校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作为一名高职生还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这些学生由于刚入学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存在学习成绩差,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适应现象,从而感到大学生活无聊、空虚,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毕业后被社会淘汰,也会出现热衷于谈恋爱、迷恋网吧等现象。在高职大学生中常见的观念和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调研活动”策划方案

一 任务初步规划。11周 讨论策划方案,确定此调查如何实施。12周 讨论此调查的细节内容,确定各自的问卷负责部分并开始初步着手设计调查问卷。13周 具体分工设计此调查问卷并汇总为调查问卷初稿,交由老师审批。14周 审批完后小范围内向干部们征询意见并作出改进,汇总为调查问卷二稿,再次交由老师审批,并确...

大学生心理

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心理学 期末作业。姓名 徐菲。班级 土木工程10班。学号 20080101051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对策。一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指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因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造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问题总称。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人生定位。自我描述 本人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喜欢留着一头长发,在热的时候喜欢短发,所看到我的发型就知道春秋冬夏。我很喜欢新鲜的感觉,就如我的名字,初中的时候认为自己喜欢气宇轩昂的人,所以自己的初中名字就是李宇轩,高中的时候第一次上课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明哲,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