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命题之我见

发布 2023-06-03 11:06:28 阅读 9463

十五中学单璐丹。

2024年6月9日,那是高考的最后一天,彼时我正在考场监考,突然接到命令,让我马上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参加中考命题。心情忐忑的我很快与学校领导交接了工作,就随同接我的教育局同志回家简单收拾行李,开始了我第一次中考入闱命题之旅。回想在那里渡过的22天,有煎熬、寂寞,更有收获和快乐,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能参与其中,它对我的今后教学也会十分有益。

今天在这里,我也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这次宝贵的经历,也把我的体会和感悟与大家交流,希望对诸位能有所帮助。

真正参与其中的我,终于能揭开中考命题的神秘面纱。几年来,我们抚顺本溪铁岭三市共同参与命题,我们思品学科的中考试题有三位老师(每个城市一名)参加,其中一位负责审题,两位负责出题,出两套试题,一套正题,一套副题(备用),我们共同使用同一套题。我们首先要制定出一份双向细目表,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题,试题可以是改造,也可以原创,但决不能雷同。

一、在出题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会有考纲以外的内容,不能打“擦边球”。

2、 严格按照7:2:1易中难比例命题,决不出偏、难、怪题。

3、 试题不能与3年内的试题雷同,重点题目方面,三市曾使用过的统测统练或模拟题目也要回避。

4、 每课中尽量都有试题出现,只是分值的比例不同。考纲知识点的覆盖率要在。

70~80%之间为宜。

5、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将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让试题变得更接地。

气,更亲切,更有意义。

二、具体试题类型与分配。

1、 选择题24~25分,占一半分值。其中时事政治占5分,这部分的试题都会选择当前最热点、最重要的内容。抓住简单重要即可。

复习时对这类的问题不要追求细枝末节,面面俱到。教材中每课几乎都会有选择题出现,出题时会选择重难点出。一些重点课材料分析出现了选择题中相对就会少些。

2、 材料分析题25~26分,占一半。大概3~4个材料,其中开放题占2~4分,所有材料题都会联系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再把这些问题与教材中的知识点巧妙地衔接起来。(比如两会、雾霾、社会公德等)。

材料分析题的回答也要求学生精准掌握。比如:2024年的考题中有一道材料题,问的是“公民应在什么范围内行使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如果只答“法律”,按答案要求就不准确,暧昧不明,就会被扣分,必须要写“法律允许”才行。所以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掌握精准。

但仅有准确还是不够的,更要有深度,理解深刻。如今年中考最后一题问“材料突出体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哪一方面内容?” 如果仅仅能回答那20个字是不够的,需要深入了解这20字的内涵,还需分析材料概括其材料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美德,才能正确回答。

3、 民族常识部分3分,大多是选择题,材料分析可能性极小。 跟时事部分很像,甚至更简单。

三、 教学建议

1、讲课时一定要把知识讲清讲透,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理解好了,学生才能学会记住了。初三的老师因为各种模拟考的原因,有时候急于赶进度,讲课难免流于形式,有些知识一带而过,结果会造成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等到在复习和考试过程**现问题,再回头重讲,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夹生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样就不如,一开始就踏踏实实讲明白,不要太在意一时一次的成绩,应有长远的眼光。

2、思品的学习最忌空洞背诵理论,应紧紧联系实际和生活,为了更好学习知识,建议学生多看新闻和报纸,讲的都是教材那点事,看多了就明白了。课上老师也可以加入一些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如果能有与教材有关的内容更是不能放过,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参与,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后面复习时理解和解答材料分析题,对中考应试是一个很好的辅助。

3、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精讲多练。毕竟是中考学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侧重。针对考纲中重要的知识一定要集中精力讲解清楚,并要学生多记、多练,准确熟练地掌握。

如:公民行使监督权和建议权的途径的问题,途径有很多,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也可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还可以通过打**、写信、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信访举报有很多种不同形式);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进行监督(网络、微博属于新的**形式)等等。每一种途径都要了解清楚,要使学生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正确解读考纲,遵纲守本,把握好尺度。教师一定要做明白人。建议每位初三老师都要认真专研教材与考纲,对知识点的把握精准,既不过多拓展,也不缩减内容。

可以通过多开展集体备课,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挥骨干教师这种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出现疑问,及时解决。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兢兢业业备课、上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多交流心得体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

5、紧跟时政,关注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复习时进行材料题训练时,要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习题编撰。如:

2024年****倡导光盘行动,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围绕资源问题来出题,也可以围绕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问题来出题;还有今年我国多地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可以就此来出题,围绕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入浅出,到达活学活用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回顾参与出题的经历所总结的一点点心得体会,非常浅显,耽误大家宝贵时间,还请见谅,谢谢!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019中考命题趋势

一 2014年中考作为命题趋势 从全国看,三年来,命题作文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占了半壁江上,单一命题占41 单一半命题占22 二选一命题占30 材料作文占10 话题占10 安徽省从2007年起就抛弃了话题作文的形势,08年 我在 得到快乐,09年师生之间,10年不变的是 11年在我们这个年龄 12年 ...

2019中考半命题作文命题趋势

文题展览 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时候,那些没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是还没有遇到合适你的季节,然而花草在没有遇到合适开放的季节时,需要吸取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的来临。因此,你现在也要储蓄足够的能量,经历更多的挫折,积存更多的人一辈子聪慧,等属于你的季节...

2024年中考命题范围

附件1南宁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范围与要求。2011年南宁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一 命题原则。1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