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活动记载

发布 2023-05-21 20:09:28 阅读 9470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13日。

活动内容:评课一年级上册《识字4》(执教:王芳老师)四年级上册《春联》(执教:金群老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执教:潘月清老师)活动过程:

1、顾建康:三节课都很好,条理很清晰。

2、顾瑞英:《识字4》一课思路清晰,王老师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如让学生读词串说“词语宝宝排排队读一读”等。王老师多次让学生提醒怎样读准字音,拼音教学较扎实,只是显得少够紧凑。

3、朱建萍:《识字4》一课中,王老师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学习汉字。

4、瞿丽莉:《春联》一课能抓住重点,注意知识的拓展和活用,知识含量相当丰富。

商榷:对“抑扬顿挫”一词的理解只注意了节奏,没注意快慢。

5、潘月清:《春联》一课中,让学生理解春联意思有些难度,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不过从“连连看”开始课堂气氛便热烈了起来。特别是理解“抑扬顿挫”一词的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通过打节奏来理解。

课外延伸能让学生喜欢上春联。

6、谢晓梅:《识字4》一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图中识字,激发兴趣。王老师通过出示**,引导学生看图:“他们。

在干什么?他们来到了**?他们采集到了哪些昆虫?”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很有劲。

二、点面辐射,深化主旨。王老师教学“观察”一词是本课的亮点。首先是对“观察”一词的理解:

小朋友们拿起放大镜趴在地上干什么?顺着学生的回答,王老师对学生说这就是“观察”。接着,是对“观察”一词的激活:

“观察”是怎样地看呢?学生便了解到“观察”就是认真地看,仔细地看。然后是对“观察”一词的运用:

我们什么时候要用到“观察”呢?让学生用“观察”一词来说话。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从理解语言、激活语言、运用语言,这些都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然而王老师的“观察”不仅仅局限在这里,我觉得它还是本堂课的一个主旋律:首先,王老师运用的是在图中识字,这本身是一种观察。镜头一:

当王老师引导学生看看这“花丛”怎么样时,有个学生说花丛旁有蘑菇。王老师的教学思维非常灵敏,她就对学生说:“你看得真仔细,这就是观察。

”镜头二:王老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图画上有哪些昆虫,学生回答后,王老师说:“这些昆虫其实我们这里也有,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

”镜头三:当出示词语、拼音的时候,王老师总是这样问:“你想提醒大家在朗读时注意什么?”这是一种对拼音的观察。

镜头四:在教学生字时,王老师问学生:“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如何来写好生字?”这是对字形的观察。

商榷:第。三、第四行词串分别是爬行类、飞行类昆虫,课堂上应向学生说明一下。

7、王芳:对自己上的《识字4》一课感到有些前松后紧,提问方式太自由,导致学生回答得较散。在学生没有出现读音问题的时候没有必要在字音上反复让学生说怎样来读好。

春联》一课充分挖掘出内容美、韵律美、声律美。开头用录像导入能吸引学。

生,指导朗读的导语较新颖,如指导学生读春联时说“让我们一起来祝福”。

8、孙艳:《识字4》一课关注到了班级中的后进生;关注到了词串中的生字读音;关注到了文中的插图,做到**结合;关注到了内在结构。商榷:关注一下第。

三、四行的偏旁,除“天牛”一词外,其他的字都是“虫字旁”。

9、徐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抓住两件事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感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

“写信教子”这部分抓住“美好的东西”,结合生活细节来理解体会。潘老师善于点拨启发,为理解最后一句话作好铺垫。商榷:

课堂上显得少够紧凑。

10、吴利芳:低、中、高三堂语文课都能体现以生为本、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识字4》一课体现识字课的特点,将认识事物、学习汉字相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字词的教学,生动活泼。

商榷:教学学生读准字音时,应多指名学生来读,如都能读准就没有必要来让学生说怎样来读,如发现问题,则有必要让学生根据拼音来说说怎样来读准,这样可使课堂节奏加快些,让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写字教学。

春联》一课重点抓住了了解春联内容、感受朗读的音律美、掌握对仗的技巧,对“抑扬顿挫”、“对仗”等词的教学相当透彻。在每个环节中设计的适度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最后的修改板书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运用对仗,巧妙地使本课的知识点成为了一副对联。

商榷:让学生说说春联的意思有难度,可让学生先提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再来理解春联的意思;读春联时“抑扬顿挫”的味道还不太浓,好像只注意到了朗读时的节奏快慢,而没注意到读音的高低。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条理清晰,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习“栽花赏花”这部分时,先重点学习了描写儿子栽花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谈体会并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年龄虽然小,却懂得如何去爱父亲。接着引导学生感悟花儿的美丽以及高尔基赏花时的心情,其中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这部分着重表现的是父子间浓浓的亲情,潘老师用“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只有浓浓的亲情吗?”一句过渡到对课文第二部分“写信教子”的学习中,促使学生感悟高尔基对儿子更深层次的爱。对信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潘老师重点抓了文中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及最后一句话来教学。

商榷:(1)高尔基在给儿子的信**现了两次“美好的东西”,最好将它们放到一起让学生分别联系句子来理解体会。虽然第一个“美好的东西”含义较简单,但是从中可看出高尔基对儿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教育艺术,而且高尔基说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而不仅仅是在“院子里”,这里也应让学生体会一下,体会到高尔基认为儿子留下的鲜花留给了岛上更多的人们,而不仅仅是他自己一个人,因为很多人都由鲜花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这对于理解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就有了一个铺垫。

2)让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回信应在课堂上适当指导一下,如写写对父亲的问候、谈谈自己当时种花的感受、针对父亲来信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11、吕琲:《识字4》一课中王老师的导入谈话很亲切,能吸引学生,王老师能使到运用体态语,适合低年级学生。对“观察”一词的教学很精彩。

12、朱艳:《识字4》一课王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这一步可放到课前去做。

13、孙爱国:潘老师的这一课上得相当不错,如果非得从鸡蛋里挑骨头的。

话,那就是在个别地方引导得不够到位,因而才失去了部分学生不很配合的现象。在教学第2~4自然段时,潘老师让学生寻找写高尔基儿子栽花的句子,由于这个问题设计得比较细,所以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如果这时潘老师能适时地搀扶一把学生:

“因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所以,他来到爸爸身边,身体会感到非常——(怎么样)?”再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信学生会将目光前移到第二自然段中,这就能避免出现连金晓兰也搞不清的问题。虽然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但当他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从而引读出“顾不上休息,一直在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到这里,再让学生找关键词语“顾不上”、“忙着栽种”、“各种各样”来体会儿子对父亲的关心与孝顺。

春天到了,儿子栽种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全都开了,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仔细闻,你嗅到了什么?仔细听,你还听到了什么?

”这样处理,才能让“一来到爸爸身边以后”那个句子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需要提出的一点是“散发出阵阵芳香”写的是气味,而不是味道。如果说“栽花赏花”还稍略平凡的话,那么“写信教子”一事最能集中体现高尔基伟大的一面。他给儿子写信,除了表示一种思念,更是希望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所以我建议在教学“写信教子”时,可考虑从写信的目的入手,将“给,永远比拿愉快”作为切入口组织学习。

14、金群:《识字4》一课中对生字的记忆应倒过来说,如记忆“生”字不能说“去掉一横是牛”,应该说成“牛字加一横”。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中,潘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学生回答后,潘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心情,这就为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永远比拿愉快”作了铺垫。

商榷:学习高尔基的信时可让学生分别给信加上头和尾,使信的结构看上去完整些,也能为最后代替高尔基的儿子写回信打下基础。

教研活动记载

教研活动记载教研活动记载二 抓住组成田径队集训,迎候区田径运动会。时刻 2011年3月1日地址 体育组办公室参加人员 王校长 体育教师活动进程 1 王校长提出操练要求和奋斗方针,争夺进入前六名。2 教练员经评论确定为 崔中涛为主教练,以田径为主 上官德峰为助理教练,以单项为主。3 本周抓住选拔出运发...

师德活动记载

2011 2012 2012.3.12学习 教师师德修养读本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2012.4.2学习教师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风范。2012.5.7学习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2012.6.25开展 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 认真听取家长意见。2011 2012自我评价。作为一名教师,本人...

教学活动记载

自主学习。1 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 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3 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4 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