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游戏规则意识的培养

发布 2023-05-03 09:52:28 阅读 1479

[内容摘要]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创设富有个性的区域,投放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满足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达到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区域游戏规则意识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小班没有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到了中、大班时,基本上是在帮幼儿改正,而不是培养。我们都知道,改正比学习新的东西更难,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小班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年来,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区域游戏的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创设富有个性的区域,投放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满足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达到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目的。

幼儿园是一个基础教育机构,这里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对儿童的要求和约束远远超过家庭,并且注重事实,一视同仁。在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幼儿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因此守规则是儿童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前提基础;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会性适应,也将影响一个人终生适应社会的程度。我们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将有助于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比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措施。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保障游戏开展。

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要求幼儿遵守的规则。要保证活动区的活动有良好的秩序,就必须制定活动区的规则。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的自主性、有秩序性。

小班幼儿刚开始自选游戏时,幼儿由于新鲜好奇,会一窝蜂地涌进一个区域,并伴随拥挤、打闹、扔玩具的现象,玩完玩具后不能放归原处。在游戏的准备阶段,我预设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每一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从游戏的顺序、游戏中的行为、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例:

幼儿在秋游活动后对房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结构游戏中搭建各种房屋,由于他们第一次接触结构材料,因此我从认识材料入手,对材料的取放、使用、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游戏要求,通过每次游戏的不断强化,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行为和习惯,加强了幼儿之间的友好合作,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我也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幼儿:1、规定每个活动区的参加人数。

2、采用游戏手段,培养幼儿积极收放玩具。比如:通过游戏“送小动物回家”、“比比谁的家最整齐”等活动,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收放玩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于分辨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严格遵守各种规则,使环境熏陶达到最佳效果,幼儿也会学习教师的样子严格遵守,我利用环境的隐性教育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意识,从而促进幼儿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

二)、耐心说教,形成规则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小班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他们不喜欢硬性的说教,而是比较青睐用实物的方式理解事物。于是我就以标记图为媒介,让标记图和孩子们说话,让小班的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以愉快自主的方式,比较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

标记图在进出区域、材料收放及操作规则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提示和规范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在游戏过程中,随时对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加以强化,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通过“五角星”鼓励好学上进的幼儿等等,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规则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幼儿基本上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物品用后会放归原处,养成了自主自律的能力,保证了活动区的正常秩序。

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遵守规则,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遵守规则、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三)、指导策略得当,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了一些指导策略来指导幼儿养成规则意识并执行规则、遵守规则。具体是:

1、模糊处理策略。

所谓模糊处理策略就是指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对才出现的一些问题故意避而不答,或者答而不全,给幼儿解决问题留下“空白”,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在充分了解我班幼儿的基础上,我选择性地使用模糊指导策略。一方面将游戏进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抛给幼儿,和幼儿共同讨论概括,找出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或评价时,采取引申式的提问策略,层层启发,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三在对游戏规则产生争议的时候,幼儿可以展开讨论,作为教师则是将幼儿间达成的较为统一的意见加以概括,实施到下一轮的游戏中,再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模糊处理策略可以给幼儿解决问题提供供多的空间和机会,是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他们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并不对幼儿讨论的结果做对或错的评判,而是加以引导,支持实施在第二轮的游戏中,加以检验,可行的保留,不可行的在讨论,以此反复。幼儿就在这种环境中,执行规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隐性指导策略。

课题研究表明,在隐性指导下,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更积极,能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并能创造性地表现。将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用笔录或多**(摄像机、照相机等)形式记录下来,无形中就使得幼儿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愿意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年龄大的孩子更愿意协商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等等,在游戏中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另外,游戏区域的布置也为教师隐性指导做出了贡献。

游戏区域的布置应该是相对开放的,应该是方便幼儿间交往的,多数游戏应在幼儿目光所及范围内,这样从直观上支持了幼儿交往,也从隐性上促进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只有交往产生了,矛盾和问题才会产生,才为幼儿的交往、解决问题、合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可能。所以,游戏区域的合理划分是教师对游戏隐性指导的一个方面。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幼儿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很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

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指导幼儿游戏,要给予孩子较大的自主权、,自愿选择,自主展开,自由讨论,应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以角色的身份加入,然后作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建立常规训练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并通过大量的日常游戏活动等,逐步培养和监督幼儿遵守规则,以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遵守区域游戏规则

规则意识的形成会给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区域游戏中可通过规则牌 共同制定规则问题讨论 提示与引导 奖励与鼓励等方法培养。我们称区域活动为游戏,那么游戏一定要有游戏规则。规则是指由群众共同制定 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

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作者 张小蓉。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第04期。摘要 自十二五规划提出并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以来,各幼儿教育机构在注重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轻松 自主发展成长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过于无拘无束 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习惯特点,给幼儿健全性格及礼貌行...

试论小班幼儿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

作者 应丽娟。儿童大世界 教学研究 2017年第01期。一 区域活动的含义及创设的意义。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意愿和能力,以操作 摆弄 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愿望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