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 北师大版

发布 2023-04-20 14:51:28 阅读 8296

9.猫的故事。

1教学目标

一)读准读通课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二)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

三)通过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了解文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四)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程度还算可以,但本文文言词汇较多,晦涩难懂。在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这样第二课时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对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

教学难点:文章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特色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片(ppt展示)

看,多么精彩而又温馨的画面啊!每一份母爱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要给我们讲述猫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回忆自读课文四步曲:

1、初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2、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领会写作意图。

4、品读课文,体会写作特色。

一)初读掌握基础。

1、文学常识:抽生解读作者。

2、生字词的音、形、义——**车完成。

万籁 ( 俱寂嗥 ( 叫夤夜( )

如诟( )如詈( )跳踉( )窗棂( )

按捺( )不住鼎鼐( )赫 ( 然。

殚( )智竭力圆箍( )缓颊( )

膺惩( )猱升( )

文言词汇:1、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2、除了调和(tiáo hé)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左道旁门。

3、终于夤夜/ 又复光临寒舍。

4、天地之大德/曰(yuē)生。

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好,掌声鼓励。

二)再读把握内容。

1、师:课文的题目是《猫的故事》,作者写了关于猫的哪些事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对照课文,教师明确:

出示课件:猫扰我家——猫受惩罚——猫返喂奶——猫离我家。

在这些内容中,你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是哪一个?

生答。师:为什么你觉得是最感人的?)

猫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可以说是“不顾一切”。

三、精读领会意图。

1、从猫的这种不顾一切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2-3)母爱。

教师评价:确实,一次次破窗而入是母爱力量的驱使,最终刁离书房同样是母爱力量的推动。

2、除了动物的母爱外,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写一只猫不顾一切,冒着生命危险,去而复返,哺育四只小猫的故事,赞颂了动物母爱的伟大,批判了人类的自私,残忍与冷漠。教育我们要珍视生命。(出示第3张幻灯片)

四、品读体会特色。

1、表现手法。

在故事当中,作者对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文章中找关键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师适时点拨。)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当猫三番五次在我屋瓦上跳来跳去的时候,我“不耐烦”,这显示出了我对猫的厌恶;厌恶到了极点,我准备用厨师的办法,去活捉猫,这个时候我对猫的情感,其实已经到了憎恨;但是捉住以后,我舍不舍得把它处死?不舍得,为她缓颊,这表现了我对猫的同情和怜悯;我放了猫以后,我认为自己可以高枕而卧了,但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又来了,这时我的心里就不仅仅是憎恨了,而是痛恨,于是我下了决心,如果再抓住猫,一定要对她用重典,可是当我恨到极点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猫的秘密,猫在干什么?给小猫喂奶。

这个时候我一腔怒火化作了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哪一句话是赞美?“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无以复加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小结: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一篇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阿长与山海经》

2、语言特色。

过渡语:梁实秋先生是我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人,是一位语言大师,本文的语言诙谐幽默,我们以第3段为例,一起来品味一下。

指生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下面我们开始小组讨论,四分钟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展示结论,教师总结。

1)大词小用。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出示第15张幻灯片)

执法如山这个词,一般是说在庄严地法庭上,坐着威严的法官,这个威严的法官对下面的罪犯是执法如山。但是今天这个法庭上的法官是谁?是一位煞有介事的厨师。

而下面的罪犯是谁?不知道自己都干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的小猫。

2)比喻句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出示第16张幻灯片)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啦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

这个比喻恰当吗?(恰当又不恰当)

本体是猫拖着罐头逃跑,喻体是新婚夫妇驾着车离开教堂去度蜜月。既然是比喻句,那必定有相似之处,那么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从速度上来说,都很快。

那为什么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呢?猫拖着罐头稀里哗啦绝尘而去是为了逃命,心里是慌慌张张的,看上去是狼狈不堪的;而新婚夫妇是充满幸福的。

指生表演猫仓皇而逃的场景。

3)文言词汇(出示第17张幻灯片)

缓颊”,“绝尘而去”。

1、全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文言句式。

如:“如是者数日”,“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天地之大德曰生”

2、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文言词汇呢?如果把这些文言词汇改成白话好不好?

3、现在我想请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你想一想,一只猫,三番五次捅破窗户纸,爬到你的书桌上,把东西弄得凌乱不堪,甚至撕破了你的书,这个时候让你用上“执法如山”和“一之已甚岂可再乎”来训这只猫。

生表演。4、想一想,这只小猫能听懂“一之已甚岂可在乎”是什么意思吗?它能不能知道什么叫做“执法如山”?

那么在这种幽默之中,对人类的调侃是不是就出来了?在幽默之中,作者其实更多的是对人类的一种调侃。

小结: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它大词小用,我们觉得可笑;它用了恰当不恰当的比喻,我们觉得可笑;它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我们也觉得可笑。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语言特色:幽默诙谐,生动有趣。

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品析的句子,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小组交流。

5、猫的秘密被我发现以后,猫又做了什么呢?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总结:同学们,如果说我们是在笑声中读完了文章的前半部分,我们再读文章的结尾段,你还能笑出来吗?

猫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肯离去。但当她得知自己子女的生命有可能受到威胁的时候,她就立马带着自己的子女走了。

作者的心情如何呢?(指两生答)

愧疚和自责,这是猫对作者最重的惩罚。不管什么时候想起这只猫,想起这母子几个,内心就会深深的愧疚。

五、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的,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眼神,足以温暖整个心窝。请。

以“我不能忘记母亲的 ,因为 。”的句式说话。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从大家的答案中我体会到了一份份纯真的情感,看到了一颗颗懂得感恩的心。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中的遗憾,大家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呢,可能还未必全能了解,但我想在座的老师可能会有很深很深的体会,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生活当中少一点过失,多一点关爱,让我们共同举起珍视生命的大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新版 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 1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2.初步理解对 动物 母爱的歌颂。2学情分析 上课发言情况 本班学生发言比较积极,爱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近三分之一了。10余个同学很少发言。但是,本班学生发言情况不够稳定。一是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高涨,则发言比较积极,若...

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猫的故事。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2.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3.初步理解对 动物 母爱的歌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 对字 词 句的音 形义的理解。难点 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热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

猫的故事。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2.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3.初步理解对 动物 母爱的歌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 对字 词 句的音 形义的理解。难点 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