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插叙及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章所展示的矛盾精读文章,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感受,在自主、合作、**的研读过程中把握主旨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文章展示的矛盾中获得有益的启发,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同时也要遇事多与长辈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章所展示的矛盾精读文章,把握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并由此获得在现实中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插叙及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重钱轻义。
到底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文章《羚羊木雕》就表达了作者的这一思考,希望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之后,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教学设计意图:从“最宝贵的东西”引入本文,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便于更直接地切入主题。】
二)知识预览1.作者简介。
张之路,2023年生,山东诸城人。张之路主要从事电影剧本、**、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作品不仅屡屡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绝大多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风靡全国,拥有大量的读者。
其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和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2.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更清晰,结构紧凑更加完整;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教学设计意图:积累作者信息;了解插叙这种叙述顺序的定义与作用,为下文梳理故事情节作铺垫。】
三)整体感知。
1.默读文章。(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带着下列小问题有目的地圈点重要内容)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这样对待朋友,是一种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表现,“我”为此万分伤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每个人的情感态度。妈妈:态度坚决、强硬,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爸爸:言语平静,但态度坚决,支持妈妈的做法。
奶奶:希望息事宁人,不愿意孙女为难,但抵不过父母的强势。“我”:珍视友情,虽然不同意父母的做法,但最后被迫选择服从。万芳:仗义、大气、重视友情。
教学设计意图:逐步培养学生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四)理解研读(小组讨论及交流)
1.故事发生矛盾的焦点问题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冲突点是什么?
焦点问题是,“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而父母认为不该送贵重的东西,逼“我”去把木雕要回来。
更深层次的冲突点是,父母珍视的是物品,而“我”珍视的是友情。
2.在矛盾展开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如何?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分析。
妈妈:态度坚决、强硬,全然不顾女儿的感受。
从语言上,妈妈一再追问,表现了她对木雕的重视和要回木雕的坚定。如:“那只羚羊哪去了啦?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送给谁了?告诉我。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此外,还有对妈妈神情态度的描写,既表现了妈妈态度的强硬、坚决,也表现了妈妈强势的地位。如:“突然问我”,“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变得十分严厉”,“坚定地说”。
爸爸:虽然平静,但态度坚决,支持妈妈的做法。
如“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表现他态度的平静,但是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这表明了爸爸很坚持妈妈的做法。
奶奶:希望息事宁人,不愿意孙女为难,但抵不过父母的强势地位。
奶奶是文中着墨较少的一个人物,只有寥寥数语,但表现了她和父母不同的意见。如“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一句,表现奶奶有不同的意见,但又不想矛盾升级,避免和爸爸妈妈直接发生冲突,所以在矛盾陷入冰点时,她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一句表现了奶奶不同意爸爸妈妈重物轻义的行为。
我”:珍视友情,虽然不同意父母的做法,但最后被迫选择了服从。
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地说”,“一动不动”,“低着头”,“声音有些发抖”,这几处动作与神态描写,表现了“我”对妈妈的惧怕与委屈。“哭着喊了起来”表现出“我”对妈妈强硬做法的抗拒,说明“我”和万芳的友情在“我”心里有很高的地位,“我”不想做出有损友情的事情,从而失去和万芳的友情。当“我”被逼去找万芳时,尴尬地说不出话,“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这个情节,表现出“我”被逼无奈的痛苦心理。
当万芳原谅了“我”,表示继续做好朋友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再次表明“我”对友情的珍视,以及父母做法对“我”的伤害。
万芳:仗义、大气,重视友情。
当“我”去敲万芳的家门时,万芳“一把拉了我进去”,说明她对“我”的热情,当得知“我”的来意后,她也有过小小的情绪波动,说:“昨天不是说的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但是万芳很快就原谅了“我”,跑过来,“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说“咱俩还是好朋友”,足见万芳的仗义、大气,对友情的信任!
教学设计意图:从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分析人物的不同态度,指导学生学习从语言入手分析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对人物进行评价的方法。】
3.生活中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不愉快?请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孩子和父母之间要多沟通,避免不愉快的发生。
以送木雕为例,父母把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清木雕的珍贵,孩子要送木雕送给他人时,也应先和父母商量。
教学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实现课内知识与情感的迁移,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妥当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品味鉴赏。
1.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做到的?本文写了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情。
万芳拿自己的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我”送木雕给万方,是昨天的事。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是今天的事。
作者运用插叙的方法,巧妙地把三个时间段里的三件事连接在一起,使文章结构紧凑。文中在叙述“我”与妈妈的争辩之后,插入对“体育课”“送木雕”两件事的回忆,既表现了万芳的性格,交待了“我”和万芳友情的深厚以及“我”对万芳的谢意,,也表明了“我”送木雕的原因。插叙的运用使故事更完整,情节更有逻辑性。
2.**中除了情节、人物两个要素之外,环境描写也很重要,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出现在结尾处,“我”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这一处对环境的刻画,烘托出“我”当时哀伤、失落的心情,同时也渲染了当时的气氛。
教学设计意图:插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需重点突破的地方,设计此环节,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组织材料与合理布局的方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这篇文章,不仅感受了作者对每个人物生动的刻画,更了解了每个人所代表的价值观,故事虽然容易理解,但是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正确处理问题,避免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陈莉
初一语文 式教学案例。武汉市红钢城中学陈莉。课题 羚羊木雕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 是鄂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单元主题是情感的涟漪。单元学习要求是 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 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 教案。羚羊木雕 中父母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教学目标及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羚羊木雕》教案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羚羊木雕 教案。羚羊木雕 课文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我 的心灵遭受了伤害。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羚羊木雕 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及重点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