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金属》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4-18 00:13:28 阅读 7642

《金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继“木材”、“陶瓷”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过程的课程,**方法有相似之处,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熟练选择**方法的目的。教科书选取金属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金属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金属不仅可以发现金属的特性,还因为金属材料较易获得,有利于学生体验**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合理利用金属、创造性地利用金属的欲望,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金属广泛应用于生活早已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对金属物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但是对于常见事物的性质学生甚少注意,本课通过对常见事物的研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认识金属的特点。

学习目标。1.能针对**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尊敬他人的观察实验的结果。

3.知道金属是可再生的人造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制订**方案并通过实验认识金属的特点。

2.了解金属的用途。

评价任务。1.认识金属的特点。

2.了解金属的冶炼过程。

3.了解金属的用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1/4

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供分组实验用。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让学生打开装有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的盒子,可以按照什么标准将这些材料分成两大类?(意在引导学生分成金属类和非金属类,引出金属这一概念。)

2.今天,我们就让金属来当主角,其它材料当配角,进行一场有趣的**活动。同学们自己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呢?

(学生展示金属物品,师板书其名称)我们所带物品有限,平时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学生加以补充)

3.这些金属,它们可能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进行猜测)

4.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二、**新知。

活动一:研究金属的特点。

1.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

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请同学们用眼观察一下这些物体,为了更好地观察,还可以借助砂纸打光它们,观察到什么?

师生交流后,师小结: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光泽,而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却没有光泽。

2)认识铜铁铝等金属都容易传热。

学生把铜勺、铝勺等金属物品和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拿着另一端,过一分钟后,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感觉,教师小结:金属物品慢慢变热,而非金属物品未变热。说明金属都可以传热。

3)认识铜铁铝等金属都可以导电。

把不同物品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

小结:铁钉、铝勺等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电珠发光,而木棒等不能使小电珠发2/4

光,这说明金属都可以导电。

4)认识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延展性。

把不同金属物品分别放在铁砧上用铁锤捶打,看它们各有什么变化。师小结:铁钉等金属都被捶扁了,变宽变长了,而木棒、粉笔被捶破了。

说明金属都能被捶扁变长而不破碎,我们把金属的这一特性叫做延展性。

2.归纳金属共性,给出“金属”概念。

1)引导学生分步归纳:铜、铁、铝等都有光泽;都可以传热;都可以导电;都能被捶扁、捶长。

2)引导学生全面归纳:铜、铁、铝等金属材料不仅都具有金属光泽,都具有传热、导电、延展的性质。其他金属如金银等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

3)金属:人们把具有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的物体归为一类,叫做金属。

活动二:金属从**来?

1)金属分布广泛,大家知道它从**来的吗?

学生谈自己的认识。

2)教师**资料,介绍获取金属的途径。

引导学生先认识然后验证性地展示事实资料,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是可以**再利用的,是可以再生的材料。)

三、自由活动: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1.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你能结合日常生活列举一些实例?

学生回答。2.教师小结。

四、课后延伸。

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桶,**旧金属制品。

板书设计。金属。

金属的特点:都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容易导电、具有延展性等。

教学反思。本课活动准备中没有向学生提示究竟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所以教师可放手让3/4

学生自主进行活动准备。可提醒学生课前思考“金属可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与假设,课前即可完成部分实验方法的设计,真正实现将**活动提至课前。

教学设计既体观了学生的思考与实验过程,也同时提示了几种实验方法,但教科书所列举的方法极为有限,大量的实验方法由学生自己设想,充分体现了本教科书作为学材的特点。

本活动因有“木材”、“陶瓷”两节课作基础,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活动。待学生的实验**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与交流。交流也可分两步进行:

一是让学生先汇报自己的发现;二是让学生对全班同学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最后的发现,形成对金属特点的共识。

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陶瓷》教学设计

陶瓷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瓷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本书选取陶瓷作为学生研究的对象,是因为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世界各国将 陶瓷 作为中国的代名词。研究陶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研究材料的过程与方法,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六三制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 我来填一填 1 通常人们把叫做矿产。2 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3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 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4 化石是保...

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

饮食与健康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营养学研究发现,维持人体生命健康至少组要42种以上的营养,其中包括各种蛋白质 脂肪,淀粉 糖类 纤维素 维生素 矿物质和水。而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实现,由于各类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因此我们的日常饮食要注意科学 合理地搭配,以求达到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