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陶瓷》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4-18 00:14:28 阅读 2323

《陶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瓷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本书选取陶瓷作为学生研究的对象,是因为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世界各国将“陶瓷”作为中国的代名词。研究陶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研究材料的过程与方法,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本课是**方法的再利用或再创新,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科学**的经历,可以说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到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对一些在课堂中未发现的特点,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进行**,以求让学生将**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养成追根溯源**科学的习惯。

学习目标。1.能针对研究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陶瓷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认识陶瓷的特点。

2.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评价任务。1.能对研究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

2.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陶瓷的资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锤、小刀等。

教师准备:关于陶瓷的录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中国)还有其他的意思吗?(陶瓷)

2.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陶瓷。

所以外国人就直接用陶瓷这个单词来代指中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陶瓷。(板书课题:

《陶瓷》))

二、**活动。

活动一:了解陶瓷与中国的渊源。

1.教师谈话: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闻名的一个伟大贡献,请同学们来听一个小故事。

2.教师展示、讲解故事“陶瓷与china”,介绍中国与陶瓷的渊源。

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陶瓷的热爱,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师谈话:哪些同学把课下你们了解的有关陶瓷故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自主交流。

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陶瓷的热爱,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人们在使用或制造陶瓷物品中发生的许多感人的、有趣的小故事,深刻体会陶瓷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活动二:陶瓷有哪些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

1.欣赏陶瓷物品,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2.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设计观察实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同学们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要记录下观察实验中的发现,比比那些同学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设计观察实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方案。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可以补充。

我们现在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可以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我想用研究木头的方法研究陶瓷。

实际上是学生**之前设想如何进行实验的过程,即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之前先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计划中应包括如何进行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看来研究陶瓷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们来进行一组实验,将陶瓷制品连接在电路中,检验陶瓷是否导电。记得把我们发现的填到**里。

空白框“我的发现”体现了一个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之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认识。】

5.学生进行实验。

6.各组汇报观察。

7.小结:在同学实验中发现陶瓷有很多特点,如:

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不导电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过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课下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陶瓷。

三、自由活动:根据陶瓷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1.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

2.放有关陶瓷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3.提出设想:根据陶瓷材料的特点,利用陶瓷材料来做那些物品比较合适?

4.学生进行猜想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拓展活动。

1.到附近的陶瓷厂参观,向工人师傅请教陶瓷制造工艺。

2.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

板书设计。陶瓷。

陶瓷的特点: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不导电等。

教学反思。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中提示的准备材料作好课前准备,引导学3/4

生课前对如何**陶瓷的特点进行方法设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新性地准备一些材料。教师应尽量准备一些关于陶瓷的录像片断及陶瓷物品、陶瓷资料,为学生的课堂**拓宽思路,开扩视野。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需要的材料等。对学生设想到的不能在课堂中操作的方法,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不便操作的理由,鼓励学生课后完成。对学生设想到的较复杂、较难操作、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的实验方法,应让学生进行论证,充分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让学生的考虑周全而严密,保证观察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活动中,每个同学可能都会有很多实验方法,教师也应让学生理清思路,先实验哪种方法,再实验哪种方法,让学生逐个进行实验,注重实验次序的安排。教师还应提醒学生简明扼要地记录下观察实验中的发现,养成记录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最后,教师可以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同学之间应相互合作,比比哪些同学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对陶瓷的研究最深入、最透彻等,以激励性语言激起学生**的欲望,让学生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目的、有次序地投入**活动中。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如工具的使用、方法的调整、观察的重点等,还要深入各组参与学生的实验,一同想问题,一起想办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中产生新问题、发现新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要将陶瓷的所有特点强加给学生,一切尊重学生的发现,但应让学生认识到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

对一些在课堂中未发现的特点,也不应强加于学生,而应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进行**,以求让学生将**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养成追根溯源**科学的习惯。

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金属》教学设计

金属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继 木材 陶瓷 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科学 过程的课程,方法有相似之处,利于达到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 熟练选择 方法的目的。教科书选取金属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因为金属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金属不仅可以发现金属的特性,还因为金属材料较易获得,有利于学生体验...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六三制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一 我来填一填 1 通常人们把叫做矿产。2 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3 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 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4 化石是保...

青岛版 六三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饮食与健康》教学设计

饮食与健康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营养学研究发现,维持人体生命健康至少组要42种以上的营养,其中包括各种蛋白质 脂肪,淀粉 糖类 纤维素 维生素 矿物质和水。而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实现,由于各类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因此我们的日常饮食要注意科学 合理地搭配,以求达到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