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五年级上册书法第十五课

发布 2023-04-15 16:49:28 阅读 9927

第十五课方框。

教学目标。1.掌握方框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团、圆、因、围”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分析。1. 教材编写分析。

方框》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了“要领**、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临习指导、知识链接”六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方框的书写方法,并了解带有这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方框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展台等。

板书设计。方框左竖细短,横折的竖画粗长末横要连接横折钩的钩。竖和横折钩的横画可断可连。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团、圆”,说一说这两个字偏旁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方框》。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口”部。通过“国”字学习“口”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口”读音为wei,表示疆域、边界。

2.学习书写方框。

方框的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折钩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顿笔调锋,迅速出钩。

外形呈左梯形,左合右开,不能写成方形。

3.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四、因、圆、围”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其中“四”字的偏旁与其他字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团、圆”两个字的特征,并说一说。

2)教师总结。

团”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细,右竖钩粗长;方框里的笔画紧凑,各横画注意长短、粗细变化;末横要与钩相连。

圆”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写法与“团”字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团”字横折钩的起笔与左竖的起笔分开,“圆”字的首笔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的笔画紧凑,“贝”的左右两竖有粗细、长短变化。

3)学生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国、四”,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方框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因、围”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并说一说。

因”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分开,左竖画比横折钩的竖略短、略细;方框内的“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

围”字为全包围结构,首笔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笔画繁多,注意布白均衡,框内上下均有竖画与方框的上下横相粘,方框内的笔画略细。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两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方框各部分的特征。

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5.学生再次书写两个范字各三遍。

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曹全碑》,请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看了《曹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曹全碑》,帮助学生了解《曹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记载了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事迹和政绩。《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书法风格秀丽,结体匀称,以圆笔为主,被视为汉碑精品。此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方框的书写特点是左竖细短,横折钩的竖粗长;末横要连接横折钩的钩。

3.清洁、整理学具。

西泠印社五年级上册书法第五课

第五课四点底与皿字底。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2 能临写好 无 烈 盖 盘 四字,要求写得正确 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四点底与皿字底汉字构的美感。教学分析。1 教材编写分析。四点底与皿字底 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西泠印社五年级上册书法第五课

然 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写得紧凑一些。整个字呈上放下收之势。盖 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两点上开下合,三横平行,中横略短 下部皿字底四短竖上开下合,长横舒展,起承托作用。尽 字为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笔长横伸展 中间左边三点略小,朝左下,右边一点略大,朝右下 皿...

西泠印社五年级上册书法第十六课

第十六课集字临摹练习 四 教学目标。1.了解条幅 斗方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书写条幅和斗方的章法。2.使学生学会书写 天地有正气 掌握五字的间架结构,并写得正确 美观。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教学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集字临摹练习 四 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