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第一册主题活动。
2019-2023年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
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秋天”是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内容。教材中将本单元中分为三个部分——“我爱秋天”、“和秋天一起玩”和“中秋节”。通过单元主题活动,使学生认识秋天的基本特征(或整理归纳已有经验),体会秋天丰收的喜悦,并体验秋天与自我生活的联系与趣味。
二、教材调整。
因为一些原因,我将活动做了一些调整。
1、今年的中秋,来得较早,天气并没有明显呈现秋天的特点,所以,我把“中秋节”这个活动提前完成。
2、我校学生**复杂,有些是城市的孩子,有些来自乡下,随父母到城市读书。城市的孩子对季节的特点并不是很了解,如何让这些学生观察、发现;乡下来的孩子或许有些生活经验,如何让他们表达清楚,于是我设计增添了“认识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秋天,也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3、将“和秋天一起玩”分为“走进秋天的田野”、“收获的喜悦”和“我的秋天”,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的体会秋天带给自己生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 多方位地了解、感受秋天,从温度、动植物等变化中体会秋天。
2、 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的秋天,表现自己的秋天。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认识秋天。旨在引导学生多方位地了解秋天。
活动二:走进田野——体验秋收。旨在让学生从动手中体验秋天收获的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活动三:收获的喜悦。让学生品尝自己找到的秋天的果实,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四:我的秋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将所感到的秋天表现出来。
五、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识秋天。
教学准备: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展示课件(红、绿、黄、白色的圆圈)
师: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圆圈当做四季,你想怎么分配呢?
生:红色的是春天,因为春天的花朵红了。
生:绿色是夏天,因为夏天的树叶子最茂盛。
生:黄色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子都变黄了。
生:白色是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的,冬天也是白色的。
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颜色上来初步辨别季节的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春夏秋冬不停地轮回,就组成了我们的四季。
每个季节都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快乐。春天,万物复苏,小朋友们都脱下厚重的冬装,快乐地在草地花园中玩耍;夏天,我们可以游泳、打水仗;炎热的夏季过去,就轮到了秋季,秋天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快乐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秋天。
二、 秋天的发现。
1、展示30页大雁的**。
师: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认识吗?
生:这是大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电视上看见过。
生:幼儿园里学过。
师:你们知道大雁在秋天的变化吗?
生:它们在排八字队伍飞。
师:它们往**飞?
生:往南方。
生:往东方。
经过简短讨论)
生:往南方飞。
师:为什么往南方飞?
生:因为快到冬天了,天气冷了,而南方还很暖和。
师:你是从**知道的?
生:书上。生:电视上也演过。
师:你们真是有心人。
评:一年级的学生经验有时还有点模糊,表述错误或不清楚是正常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辩论,拿出证据来证明,而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直接接受结果,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从什么地方得来的知识,是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而并非只有课堂和书本。
】2、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30页的动物你们认识吗?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一下,看哪个小组认得多。
小组讨论,实在不会的老师给予解答。
评:老师充分调动了小组内学生的经验,使同组学生有了较为充分的交流,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不认识的情况,老师就给予解答。在这里,如果能让小组之间再有些交流或许更好。
遇到共性的问题,老师再给予正确的答案。】
3、检查小组讨论结果,认识秋天动物的特点。
生:蚂蚁到了秋天在搬粮食,为过冬做准备。
生:蝗虫看庄稼熟了,就飞来吃庄稼。它是害虫。
生:秋天还有蟋蟀、螳螂。
生:蜻蜓到秋天慢慢少了,因为蚊子少了。
师:同学们发现得真不少。这是我们从动物身上发现的。还有什么可以告诉我们秋天的消息吗?请同学们从31页找一找。
小组讨论,发言。
生:我们从温度上可以知道秋天到了。
生:我们看到爬山虎叶子红了,就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们小组知道秋天棉花都开了。
生:秋天的菊花开了。
3、课件展示:蔬菜、水果。
小组讨论、认识。
评: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资源,并添加“蔬菜、水果”等,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认识秋天,收集秋天的信息。】
师:同学们从动物、植物、果实等方面发现了秋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到田野间真真实实地感受秋天,同学们想去么?(生齐答“想!”异常喜悦。)
师:我们考虑一下,出去的时候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讨论后,发言。
生:我们要穿多一些,不要感冒。
生:我们要注意安全。
生:我们要注意庄稼,不要踩坏了。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周到,下节课,我们就到田野里感受秋天,请同学们按今天说的做,好吗?
评:利用后续活动,使学生产生活动期待,并主动讨论出游的注意事项,生活中,孩子们往往已有了一些简单的道德规范,所以他们会说出“注意安全”、“爱护庄稼”“不打架、不掉队”的话,使道德教育来自生活再回于生活。】
活动二——走进田野,体验秋收。
场景一:路边。
生:田野里有菜。
生:有麦苗。
生:这是什么?
师:这是葡萄,深秋了,葡萄都收获了,而葡萄藤慢慢地枯萎了。请同学们看,葡萄是长在**的?
生:是缠在架子上的。
场景二:花生地。
学生们用小铲子自己挖花生,非常高兴。
生:老师,你看我挖了这么多了。
生:老师,我挖了个大花生。
场景三:红薯地。
学生的铲子挖不动,就跟在老师后面捡、拔,非常卖力。
师:同学们,红薯是长在**的?
生:土里!师:是不是你们说的,长在树上呀?
生:(笑)不是!
场景四:田间。
生:老师,我捡了个老玉米。玉米籽都硬了。
生:老师,我逮了个蚂蚱。
生:老师,那些是什么?
生:玉米杆儿!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挖了不少的红薯、花生,心里怎么想的?
生:高兴!生:妈妈一定会夸我的。
生:这是我自己挖的,真有意思。
师:请同学们回家再找找秋天的果实,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收获的快乐,好吗?
生:好!评:
在路边时,老师对孩子们进行的集中讲解,大部分学生还能听得进去,到了真正刨花生和红薯的时候,学生对老师的集体讲解不再关注,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发现的问题。如报告老师挖了一个大红薯,发现老玉米的籽是硬的等等。相反,当老师问学生“红薯长在什么地方”时,只有少数学生回应了老师的问话,更多的学生是在兴致勃勃地挖红薯。
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教师在什么情境下提问的效果最好。】
活动三——收获的快乐。
教学准备:玉米、西红柿、萝卜等秋天的蔬菜、水果。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哪些东西?
生:我带来了苹果。
师:这是秋天的什么?
生:果实。生:水果。
生:我带来了桔子。
生:我自己挖的红薯,妈妈帮我煮熟了,我也带来了。生:花生。
学生边说,老师边画)
师:老师的袋子里也有一些秋天的收获,你能猜到吗?
学生从袋子里摸东西,猜一猜。
评:在这里,老师充分做了**,考虑到学生可能带的东西比较相近(因为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都在花生和红薯上,家里呢,一般也会准备一些水果,可是蔬菜、豆类等学生或家长关注得不多),老师准备了一些豆类和学生不常见的秋季的产品,如棉花、柿子、小米等。】
师:同学们拿了这么多秋天的果实,那我们就来品尝一下吧。有的同学没有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评:老师发现了现象,将这个现象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已有的道德观。有些学生懂得礼让,有些就很霸道,老师对那些把自己的东西让给没有带东西的同学吃的小朋友进行了表扬(注意,在这里,老师并没有对那些不礼让的学生提出批评),并问被帮助的学生有什么想法。
老师是希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施与者与接受者都感到快乐,并感染其他的孩子。】
师:你们感到秋天怎么样?
生:有很多水果。
生:天气很凉。
生:可以吃很多东西,有趣。
评:这是学生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这是学生自我在活动中产生的乐趣,获得的知识,不是老师枯燥传授的。】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除了能吃很多东西以外,还能用秋天的叶子呀,果实呀做些好玩的东西呢!
示范:做“花生项链”“萝卜老鼠”
师:请同学们回家也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好。
活动四——我的秋天。
师:我们已经和秋天上了三节课了,同学们一定对秋天有很多了解了,今天,我们就把你所体会到的秋天画一画、做一做。
生做。展示学生的作品。
评:这个过程旨在让学生把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动手表达出来。】
六、课后反思。
这个单元我用了四课时完成。进行完之后,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还是尽量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在这个活动中,前两个方面可能表现得更突出些。
整个过程中,我尽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秋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体验,因为学生们已经经历了7个秋天,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已经对秋天不太陌生了,在这个环节里,我的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学生学习多层面地收集信息的能力,如观察秋天不只有观察动物、植物,温度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面的变化都可以传达“秋天来了”这个消息。事实也证明,这样做确实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在第二册《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中,学生就充分利用多角度、多层面地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春天的信息。其二,因为学校附近有个劳动基地,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得以带着学生们和大自然有了一个“亲密接触”,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是学生们的兴奋点。
学生确实在实践中验证了从书上、电视上或老师那里得来的知识。它确实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第三,注重了活动的过程性或可说成连贯性,从理性认识到动手实践,从收获果实到品尝果实,从看秋天到找秋天再到画秋天,使学生在一个个情境中体验到秋天带给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在活动中受到品德的教育或熏陶。
第四,利用评价,加强活动的目的性,彰显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如利用评价,传达多途径学习知识的方法,再如面对没有带秋天果实的同学该如何做,老师没有批评,只是利用表扬和谈话,使学生感受到施与受的快乐。“知识的建构离不开个人的生活经验”“道德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这是《品德与生活》所一再强调的。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全学期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但思想较为单纯,比较听老师的话。因此,只需再要注意养成的方面常加引导,及时纠错。二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 良好习惯形成及生活能力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主...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
教学计划。一 教材简析 包括重难点 编排体系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十四课,所设的内容有 我是小学生啦,学校的一天,我爱我家,银色的冬天。本册以观察为主线,按照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突出可操...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 上学路上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上学路上 是一年级上学期 品德与生活 第二单元 快乐每一天中 的第一课。1 该教材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 感悟,以此促进学生品德的养成。2 该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和他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