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厘米》研修总结

发布 2023-04-10 02:00:28 阅读 6392

《厘米的认识》研修总结。

徐老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重难点来设计的。

厘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基础上学习的,是从直观具体向抽象的发展。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虽然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还是比较难学的。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

2、猜一猜。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画一画。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1厘米的线段,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4、剪一剪。让学生用硬纸片剪出1厘米,再用手捏一捏,又一次直观感知1厘米。既充分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然后问学生:你怎么能肯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

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

5、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7、比一比。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猜、看、画、剪、量、找、比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通过指、比、选、找等大量的操作,感知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让学生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在头脑中真正建立1厘米的表象,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比划、观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给学生创造机会,留有空间,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捕捉生活中的实例,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 教学案例。一 故事导入 1 师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可要认真听呀,听听故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课件 阿福的新衣 故事 学生听故事。2 师 质疑 到底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 使学生意识到 师符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 汇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 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比较长短 并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基础上学习的。是从直观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厘米的认识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厘米的认识 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比较长短 并已经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听课评课记录

厘米的认识 听课评课记录。1 能熟练的运用我们学校的几何图形的教学模式。生活引入 观察操作 总结概括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2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并能对学生及时地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从整节课可以看出。本课以生动的flash动画课件创设了 阿福的新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