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

发布 2023-03-27 16:05:28 阅读 7072

诸城市西郊学校高棉霞。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仍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阐述了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涉及到的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主要是弄清算理,掌握算法,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和计数单位“百”,会算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学会一些常见的量:认识钟表,引导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领域,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会辨认;

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在实践活动领域,通过趣味拼摆、智慧广场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巩固10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学会搜集整理数据和测量。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的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认识元角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

2、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统计与概率: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的整理方法,完成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数的意义。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2、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的编排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新颖有趣。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如:反应环保的素材——绿色行动;认识自己的素材——我们的鞋码;反映学校和家庭生活的素材——下雨了,小小存钱罐;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南极小客人、大海边;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素材——阿福的新衣、农夫与牧童。

2、由情境串引发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目的就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成“情境串”或者“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采用“板块”编排方式,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采用板块编排方式,每一个板块都由“信息窗”、“你说我讲”、”自在练习”组成。教学中,都是通过阅读信息窗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你说我讲”的方式,解决红点和绿点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练习逐一进行巩固。单元完成后把所有知识进行回顾整理,通过“我学会了吗”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丰收园”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

并把提出的尚未学习的内容放入问题口袋,随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解决。“丰收园”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初步地从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全面评价自我。

4、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信息窗的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在编写思路、呈现方式、栏目设置等都在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你说我讲“体现了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

6、评价方式多元化。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是否喜欢数学十分关键。因此,对孩子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五、教学策略:

1、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和计数器,通过动手摆一摆,数一数,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弄清算理,掌握算法。

2、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利用实物和模型,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形成长度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收集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体验收集数据方法的多样性,能用统计图表整理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材内容的调整:

1、原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穿插安排在一个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进行教学。现在,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独设立单元,安排在本册教学。将这两方面内容分开编排,这样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在统计方面,本教材把原教材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原教材统计重视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本教材增加了数据整理的方法(可以用划对号或者画圆圈的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切实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本教材在数的认识和计算方面共安排了四个单元(分别是单元),这也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教材把单独成立一个单元的认识钟表、认识图形和认识人民币穿插在这几个单元中,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把这重要的基础知识学扎实。

4、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教材删掉了原教材认识方位辨别方向这部分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便于学生接受。

5、原教材把“求比一个数多多少”的问题穿插在加减法当中,而本教材把这种问题单独放到一个信息窗内讲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种问题的算理及解法。

七、知识间的联系:

1、横向联系:

横向知识联系:教材先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又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然后学习了不进位、不退位、进位、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上循序渐进、层层上升。

2、纵向知识整合:

在数与代数领域,本册教材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它是以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做基础,为本册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然后又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它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认识图形,它是以上册学习的立体图形的认识为基础进行学习的,在教材内容上起承前启后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学生首次学习的内容:

1、 认识钟表,这是学习时间的起始单元,主要认识整时、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为以后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人民币教学的唯一单元,是以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主要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 统计,为进一步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3、 厘米和米的认识,它是学生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测量的基础。

4、 竖式,这是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奠定基础。

单元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具体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窗1: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2页)

情景解读:该图呈现了几个小朋友准备去逛公园的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解决红点提出的问题,要求有几个男生,就是把一共来的15个人中退去女生的9人,所以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出算式15-9,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和语言描述结合起来,扎实、系统地理解和掌握“15-9”的算理和算法。

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方法:(1)把15分成10和5,用10-9=1,1+5=6,(2)把9分成5和4,15-5=10,10-4=6(3)想加法算减法,9+6=15,所以15-9=6(4)点数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现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又给他们一个自主选择算法的机会。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时可以参照红点的策略进行,交流时重点让学生交流列式的理由和计算方法。既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又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自主练习:(3页)

题都是通过形象的图示、不同的方法巩固十几减9的算法。

3题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巩固十几减9

4至12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7题是连线题,做这种题目一定要求学生先进行计算,把计算的结果写出来再连。

信息窗2:理解和掌握“十几减”的算理和算法。(6页)

情景解读:该图呈现的是在公园内几个小朋友准备分组划船的情境。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一共有15只船,已经划走了8只,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弄清题意,提出问题,求还剩多少只船,就是用一共的船的只数减去划走的只数,用减法计算,列式15-8,**红点标示的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可以采用十几减9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加深巩固算理,然后让学生生交流自己的算法。(1)用点数的方法(2)想加算减的方法,(3)10-8=2 2+5=7(4)15-5=10,10-3=7把这些方法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喜欢又快捷的算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三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可行性策略。1 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2 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青岛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班级 姓名 等级 一 我会填。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2 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7,这个数是 3 和87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4 由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5 钟面上的短针叫 针,长针叫 针。角 元...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潍城区健康街小学郭广芳。教学课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下雨了 认识钟表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 半时 大约几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 时 分 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 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