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发布 2023-04-04 01:38:28 阅读 2490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3、讲帝舜。 舜:是中国历史中的著名人物,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而被后世尊为“帝”,列入“ 五帝”。

《史记》中说他姓姚,名重华,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建都于先秦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舜为四方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号令天下。其尊号有:

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是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

瞽叟的妻子握登在姚墟生下了舜。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女英和娥皇都嫁给了舜。

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熟读成诵。

1、**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

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1)引领学生读文。

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

6、自我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

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注重修养自己。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怎样注重修养自己的做法。

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厚德载物》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练习朗读课文(2)熟练朗读课文(3)学习“古语今说”理解大体意思(4)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古语今说。

7、学生自由读。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读明道喻理: 贤哉回也想一想颜回有哪些品德。

三)拓展延伸。

知行合一思考:你会怎样做?

4 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三字经。

2、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三字经,领悟三字经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字经(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环境的影响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

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蔡邕顿悟书“飞白”

蔡邕如何成功的?

三、拓展延伸: 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6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 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 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 小组讨论,交流。

4、 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 自由读。

2、 美丽的桃花 ,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 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

文化传承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第二单元砥砺品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 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

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 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初读:志当存高远。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了解句子出处。

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知行合一画一画。

9 为学莫重于尊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二、重点难点:

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尊师习惯。

三、课前准备:

自己是怎样尊师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是怎样尊师的?

二)、学习新课。

1、范读。为学莫重于尊师。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程门立雪杨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四)、知行合一。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

10师者,人之模范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以师为榜样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你见到的老师是怎样为人处世的?

二)、学习新课 1、范读。师者,人之模范也。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理解道理。

四)、知行合一。

读后填写我知道。

11三字经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牛角挂书。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长歌行。1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上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教材分析 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儿童时期十分关键。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事情。蒙书就是古代专为刚上学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而编写的课本。蒙书讲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好待人接物的具体的礼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节选自 规 小儿语 ...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 清明 教案。王丽丽。教学目标。1 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 传统文化的兴趣。2 熟读 清明 的诗句和了解与清明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熟读 清明 的诗句和了解与清明有关的诗句。教学难点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 传统文化的兴趣。教...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看 题 简介作者 袁枚 1716 1798 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清代诗人。袁枚认为诗人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写真情实感。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通俗流畅。讲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赞美了美丽的景色。二 学诗。自由读诗,读通,读顺。师范读,画节奏。对照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