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周导学案

发布 2023-04-03 17:34:28 阅读 2464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史丽凤。

石峡湾中心小学。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基本素质低,接手能力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仍远远未达到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我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让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并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思维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获得的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几个大型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做好培优辅差的工作。

第一单元加与减。

第一课时。买铅笔。

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学习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学习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学习资源:计数器、小棒。

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

同学们,我们看看小猴子商店里的铅笔多漂亮啊!(15个),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5-9=□(个)

二、合作**。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5=6

方法二:15-5=10 10-4=6

方法三:9+( 15 9+(6)=15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编号 1211 单元课题本节内容学习目标。加与减 一 买铅笔。课型新授课姓名。备课人审核人。本周习惯训练坐 听习惯。1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 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 学会 十几减9 的退位减法。3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小棒 铅笔。...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五龙街道润弟希望小学2014年春季学期。学校 润弟希望学校 年级 一年级1班 执教人 万纯强 五龙街道润弟希望小学。2014年3月3日。十几减9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2 在观察 操作中逐步发展 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高陂中心小学彭国英。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教材2 7页。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学习目标 1 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 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2 通过折一折 摆一摆 剪一剪 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 区分这两种图形。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1.复习。出示长方体,请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