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3-04-02 01:52:28 阅读 3300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

一、单元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

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3.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 -

1.石头。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5.通过看**,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

2.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3.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2 -

5.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6.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四、给石头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

(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ppt了解一下)你还知道石头的哪些用途?六、小结。

1.看来小小的石头在我门的生活中用处还真不少,以后的科学课上,我们还要继续观察和研究关于石头更多更好玩的秘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3 -

板书设计】1.石头。

xíngzhuàng形状。

bānwéndàxiǎo大小。

斑纹。yánsè颜色。

biǎomiàn表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4 -

2.玩泥巴。

教学目标】1.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合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做捏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教学重点】

在玩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个塑料盆、一杯适量的水。【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唤起生活经验。

1.小朋友们一定都很喜欢大自然吧!因为大自然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趣的事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几个好伙伴相约一起来到户外去玩泥巴,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堆土、浇水活泥巴、捏小乌龟)2.你玩过泥巴吗?

3.泥土覆盖在地球表面,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泥巴”(板书课题),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二、筛泥土。

1.瞧,我用泥巴捏的小章鱼可爱吗?这是我用我家楼下花园里的土。

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生:不行,土里有树枝,有石头,会戳到手。

生:不行,还要倒点水。

2.没错,树枝、石头等都不是泥土,我们要先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有些大的土块要用手捻捻碎(板书:捻)。这样就行了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5 -

出示两种土(颗粒大小不同)。

提问:要用泥巴捏造型,你觉得哪一种土更适合?为什么?生:第二种,更细一点。

4.没错,这是老师处理过的土,才这样细,你猜老师是怎么做的?可不可能是一颗颗拣出来的?你有什么好方法?生:

5.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器,它的名字叫做“筛子”。筛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

**ppt或示范)筛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盆接住漏下来的泥土。筛的时候手臂可以试着左右摇摆,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土就洒出来了。6.

我正好有2个筛子,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孔的大小不同。

7.想一想:先用哪一个?后用哪个筛呢?

生1: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提醒: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

生2:先用孔大的,再用孔小的。

8.小结一下,想要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呀!

1)(指着板书)“拣”——捻”——筛”,筛子从筛孔大的开始用。3个筛子,2个盆,盆交替使用。(2)友情提醒:分工合作,人人参与。筛完坐正,注意卫生。

筛完”:筛到已经没有太多土漏下来为止。

注意:筛子上的颗粒不要倒,就放在上面,筛子放一边。下面就请你们来动动手。

发:塑料餐盒分装的泥土、3个筛子、2个塑料盆。9.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10.看一看:3个筛子筛得的土有什么不同?生:大小不同,筛孔小的筛出来的土就越细。

11.(ppt出示实验册内容)是的,不同的筛子可以筛出不同的土,请你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他们筛土,分别可以得到下面几号土呢?学生口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6 -

12.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粗细不同的物质组成的。三、捏泥塑。

1.细土我们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行不行。

2.太干了,太松散了,怎么办?生:

加水,像和面一样和泥3.水怎么倒?一下全倒进去行吗?

生:不行,要慢慢倒,水多了就稀了。

4.时间关系,如果完全自己来筛出合适的泥土,估计得好半天呢,也需要更多的土,所以今天老师提前筛好了一些,补充给每一组。

5.补充说明:先把盆倾斜过来,把土集中在一边。

先倒半杯水,用手将泥和水搅拌在一起,泥团变大后不断捏一捏。可以小组共同捏一个,也可以分成四份,每人捏一个。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6.学生操作。

7.你发现加了点水的泥有什么变化?

生:加水后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而干的泥土很松散,不能捏成型。8.展示作品。

四、总结与拓展。

1.大家捏的泥塑不好保存,就需要再加工,就成了陶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家里的碗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2.总结:

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今天一起玩泥巴开心吗?

板书设计】2.玩泥巴拣——捻——筛。

3.沙子与黏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7 -

教学目标】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做出解释。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教学难点】

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放大镜、培养皿、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样物品,你们认识吗?(出示沙子**)这个是什么?

它是沙子。(出示黏土**)这个是什么?它叫黏土。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沙子与黏土。(板书课题)二、如何找到沙子与黏土。

1.(出示沙子与黏土实物)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沙子与黏土,知道我是从**找到它们的吗?

2.沙子是我在沙坑发现的,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能找到沙子,你还能说说在**见过沙子吗?

3.(课件:**)介绍生活中**能找到沙子。

4.你知道什么是黏土吗?黏土在生活中不容易直接找到,这是我加工得到的。我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制作黏土的ppt)三、比较沙子与黏土的不同。

1.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研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8 -

2.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

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

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清楚了吗?开始吧!4.学生研究。5.学生汇报。

四、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才行。

2.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纸杯,一个塑料盒,我在塑料盒的底戳了几个小洞,有一张圆形纸片,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水。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材料,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4.学生动手操作。5.汇报实验结果。

6.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7.(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五、沙子与黏土的用途。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猜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依次出示沙雕、罐子、泥娃娃、茶壶、沙画等**)学生猜。2.你还知道沙子与黏土可以用来做什么?

3.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课后你们可以继续找一找看看它们还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9 -

3.沙子与黏土。

沙子黏土颗粒大颗粒小不沾手沾手粗糙细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 10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1.我们在山脚下,小河边,草地上,都能见到 石头 2.石头 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有趣的图案,在 石头 上画美丽的图案。3.我们从以下方面观察描述石头的样子。形状,斑纹,大小,颜色,表面,是否透明,重量。4.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5.石头 可以用来造房子,建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课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1小小科学家。一 年级 上 册 科学 学科集体备课。主备人。授课教师。主备人。所在单位授课教师。备课时间。复备时间。所在单位。课题1.1小小科学家课型新授课时分配1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目内容修改栏。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 发现的过程,科学知识。意识到...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练习卷

一 读拼音写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32 3 ch n f ng b g l sh x ng hu j ng z u ti o yu n c n zhu n sh u qi ng xi o zh u zh zi h chu n y n zi b n ch ch t ng x ng z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