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所见2教学反思西师大版

发布 2023-04-01 08:35:28 阅读 1552

袁枚诗作的《所见》描写了一个乡间牧童坐在牛背上,在林中快乐地边唱歌边放牛,突然间见到了一只蝉,想把它抓住,所以闭上嘴巴,跳下牛背这一动静结合的有趣的画面。

本诗生动有趣,生活情趣盎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古诗中,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时的情景,是那样自在神气!捉蝉时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

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严羽曾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因此,诗趣,应该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我主要实施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第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我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小牧牛》的笛声中,仿佛看到小牧童朝我们走来,让学生在小牧童停凝神望蝉的神情中,想象闪现于牧童脑中的念头……于是,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让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完全融入到诗境中。

附送:2019-2023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所见2教案西师大版。

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温暖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就要迎来好玩的夏天了。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生自由发表意见)

2.你们的夏天可真有趣。可是,夏天的农村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到小河捉螃蟹呀,可以到草丛中捉蚱蜢、捉蜻蜓。

到小河里游泳呀!夏天可好玩了!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特别喜欢农村的生活,有一天呀,他来到一片树林边,眼前的情景把他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于是呀,他把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所”并口头组词)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人袁枚看到的和你们所说的一样吗?轻轻打开我们的课本,听老师读这首诗。(学生听教师范读古诗。)

2.听出来了吗?袁枚看见了些什么?

3.原来他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牧童。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呀!现在,我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好好地读一读。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后,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1)指明读古诗,随机学习生字。

在认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强化认识:

所:(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字吗?)

闭:(引导:闭上我们的小眼睛。)

立:(引导:立正的立就是这个立。)

蝉:(引导:蝉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呀?

学生畅谈后出示蝉的**,小结: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动物,夏天的时候,他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热呀,热呀!人们也就叫他“知了”。

你看,这只蝉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上。(将**贴到黑板上的大树上。))

5.现在,调皮的字宝宝跑回了家,躲进了课文中,但是,我们还是认识他们,我们一定会把这首诗读好的。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入情入境。

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

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出示。一、二句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齐读)

师: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牧童的自由、快乐、和悠闲)

指导生读一二句。

师: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声那么嘹亮!好听吗?

“嘘!咦?歌声怎么停了?你们看,(出示画面:牧童呆呆地站在树下。)小牧童怎么不唱歌了?他为什么不唱了呀?”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啊?

生:因为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树上,大树上有一只蝉,所以我这样想。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体验到小牧童是想捉树上的蝉。)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特别想把它捉回家,于是,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咱们读这两句的时候,可要小点声,千万别把蝉给吓跑了!”(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齐读)

师:你们说,小牧童捉到蝉了吗?

(指名到讲台上来试一试,看看小牧童是怎么捉住这只“蝉”的?(指大树上的“蝉”)

师:哎呀,树太高了,爬不上去呀!怎么办那?快帮小牧童想想办法呀!

(生讨论交流想到的各种方法)

师:小牧童终于捉住了这只蝉,你高兴吗?

师:这只“蝉”就是你的了,你可要好好对待它哟!小朋友们喜不喜欢这个小牧童?喜欢就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呀?

师: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练习背诵)

四、指导书写。

一)示范指导:这节课,还有几个生字朋友,我们要会写。(粉笔演示:林、童、黄

二)自由练习书写。

三)集体评议:引导学生**一个小朋友的字,观察他哪儿写得好?如果把哪一笔改一改,就更漂亮了?

五、拓展延伸。

学生齐背古诗后教师讲述:不止这一首,其实还有很多古诗是写夏天的事儿,老师这儿有几首,把它送给爱诗的孩子。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语文一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一 2

教学过程。一 看图导入 一 观察课文配图。1 图上都有什么?儿童 牛 大树 蝉 2 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3 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三 2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 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 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 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 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2 小组内交流自学。3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4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 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 形 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正确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在学习 所见 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3 体会古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