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一 2

发布 2020-04-07 20:56:28 阅读 7386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一)观察课文配图。

1.图上都有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童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儿童的衣着及牛和儿童手上的鞭子的联系,明白这个儿童是古时的一个放牛娃。)

3.图上的儿童在干什么?(指导观察儿童的表情,初步体会牧童看见树上的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题。

1.解释题意: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切给一个叫袁枚的诗人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2.出示课题:所见,读题。

3.介绍作者: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市)人。

二、初读诗歌,理解课文。

一)初读课文。

l.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

2)注意翘舌音,前鼻音:振蝉。

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读得好的学生读全诗。要求学生边听读,边看图,思考:起初牧童在黄牛背干什么?后来呢?

指名让学生试着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黄牛背上唱歌,后从牛背上下来了,站在那儿想捉蝉。)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使学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黄牛牛的一种,角短,皮毛黄褐色,或黑色,也有杂色的,毛短,常用来耕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读整个诗句,查字典说说振樾的意思。

振振动樾树荫。

教师补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半句的意思。(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振荡。)

4)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图上的牧童在干什么,与第一句说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说欲捕在诗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

3)读全句,想一想:牧童听到广蝉的叫声后,怎样做的呢?

闭口在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从牛背上迅速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忽然一词在诗中的意思。(骑在牛背上唱歌时,忽然听到蝉。

4)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三、齐读全诗。

四、叙说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所见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教案

所见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 一 由画入诗,理解诗题 1 师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板书 画 牧童骑牛图 2 师 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3 好一幅牧童骑牛图 蝉儿鸣叫图 歌声响林图 乡野风光图 4 师 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

小学语文一年级《所见》教学设计三 2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二 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1 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 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三 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 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2 小组内交流自学。3 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4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所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在情境中内化生字 词和诗句,教学中渗透字的音 形 义三个方面的学习。重视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学习更多的古诗。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正确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在学习 所见 的过程中渗透想画面学古诗的方法。3 体会古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