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092

发布 2023-03-27 16:14:28 阅读 4328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09.2)

李昔沂。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每一次,教师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听教材分析,尤其是比较远的边下学校的老师,都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能明确地把握每个知识点教学的尺度、能了解一些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对于教师用书已经有的教材分析我也不再重复罗嗦,我只是在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再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一单元位置。

这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四部分的内容。生活中“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都具有相对性。

1、上、下:

教学“上下”从3方面进行。

1)两两比──对于两个物体,在位置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如图①的:

猴子在马的上面,马在猴子的下面。

2)三者比──对于三个或多个物体来说,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图②中:小鹿在小兔的下面,小兔又在老虎的上面。

3)下面有什么或下面有什么──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前、后:

教学“前后”跟教学“上下”大致相同。在这部分可以选择结合实际教会学生看站牌图。

3、左右: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

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

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

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

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

医生(左)手拿着注射器。 老虎握笔的是(右)爪。

当问及的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

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

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中的人或看**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

2、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等,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

学生的座位来教学: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一系列的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即第几行第几个或第几组第几个等,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仅供学生了解,单元要考核,期末不作为考试内容。③ 位置”只是结合生活实际,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就可以了。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单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一、计算十几减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的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

1、“破十法”

例:15 - 9

最常用的“破十法”是把被减数拆分成几和10来减几。如:15-9=( 先把被减数15拆分成5和10,先用10减9得1,再用1加5得6,所以15-9=6。

2、“想加算减法”

例: 13-7

点评:“想加算减”是先想减数和几相加得被减数,差就是几。如:13-7=( 先想7+(6)得13,所以13-7=(6)。

在教学计算的初始阶段要注意让学生多摆、多圈、多说(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来帮助学生理解“破十法”(实物投影演示);

如果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得比较熟练得话,“想加算减”的方法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就会又快捷又能同时计算两道算式得结果,因此老师可以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在教学时,应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优化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重点让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两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发现有一种“破十法”的延伸方法还挺受学生欢迎的,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觉得好的话可以参考一下,有不妥的可以批评指正:当学完十几减9后,可以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列举出来,让学生计算,并找出规律。让学生发现:

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让学生明白,多出的1实际是10减9得出的,所以凡是十几减9,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样,就可以简单归纳:如,12-9=,减9多1,1+2得3,所以12-9=3;又如:

15-9=,减9多1,1+5得6,所以12-9=6;如果是十几减8,就会多2,如此类推,减7就多3,减6就多4,那么,计算12-7=,想:减7多3,3+2得5,所以12-7=5;

二、 要注意p12做一做第2题和p13的第3题是不同的,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一道是圈减数,一道是圈得数。

p18第13题属于一道开放性题目:只有情境,没有问题,可以根据情境写出加法算法算式或者减法算式:按上下位置可以写出:

7+6=13,13-6=7,13-7=6;按颜色可以写出:8+5=13,13-8=5,13-5=8,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

3、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会用数学的头脑解决问题。

p19“用数学”是本单元安排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前面有所不同,前面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直观呈现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数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

在这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的没有直观呈现,只通过文字来给出(举例),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通过数来解决,只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要培养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一直是结合的。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先总体后局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先文后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收集相关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者是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行计算;还要教会学生分析在情景图中对话框中的信息哪个先哪个后,从而确定计算的方法;

二要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相关问题,三要培养问题意识,学会提出相关问题,四学会怎样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p23是整理和复习,这个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是要求能背过的。要教会学生有规律的背,这个表横看是每一横行的被减数相同,竖看是每一竖行的减数相同,斜着看是每一斜行的差相同,找到了规律,背起来就容易多了。好有一个很好的操作方法,就是学生用卡纸作出这些口算卡,正面写算式,背面写得数,用来进行口算训练,看正面可以算得数,反过来验证得数,看反面可以思考得数是十几的有哪些算式,效果很好。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这学期主要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1.引导操作与探索,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例1.(p27)要放手让学生操作(折、拼、摆、剪、做),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到:把两个以上的图形拼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这些都是图形的拼组。并在操作中发现、知道正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的长度相等。

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

2.通过大量活动,感知各种图形间的关系。

1)例2(p27)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要注意问法,例如:

由(4)个正方形拼成

上图有(5)个正方形

2)例3(p28)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由(8)个正方体拼成。

上图有(9)个正方体。

3)做一做(p28)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用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一卷就做成一个圆柱。

p30第7题:是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平常的练习中也会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如:

用做成一个 ,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

正方体的图形有6个面,相邻面不会相对在一条线上,相隔的一个面才会相对,所以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3);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 2);而剩下6和5,不在同一线上,但它们在一条线的四个面两边就会如一个盒子盖和顶,因此也相对,所以: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5 )。

▲补充练习: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读数、写数、数数、数的顺序、大小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

但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口手一致地准确数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4 注重体现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5 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 落实 四能 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8 安排训练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09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2009.2 李昔沂。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 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 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 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 突破疑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三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可行性策略。1 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2 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