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材要全面落实四基,培养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课程目标;通过“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形式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更加注重情境题材的多样性;练习题容量适当增加,练习的层次更加清晰;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的主线和内容设计,将难度较大的内容适当后移,将容量较大的课节适当分解。
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变化(一)教材内容的基本框架。
一年级上册包括的单元(除整理与复习、总复习外)如下:单元名称内容说明可爱的校园预备课。
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
比较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加与减(一)加减法的认识和10以内的加减法分类按照标准或者自定标准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前后、上下、左右。
认识图形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加与减(二)20以内数的认识及比较大小、20以内的加法与不退位减法。
数学好玩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做数学游戏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和半时(二)基本框架的主要变化。
1.将一些相对学生年龄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了后移或删除后移的计算内容有:将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移到一年级下册;将一年级上册比较背景下的减法问题“操场上”,后移到一年级下册。
后移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学生对于计算学习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避免难点集中。同时,学生可以接触除了计算以外的更多内容,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及学习的多方面的体会。比如一年级上册可以加强对于学习习惯等的培养。
删除的内容有:删除了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对整时过一点、不到整时的认识,将其整合到学生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的二年级学习。
2.增加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节与问题设计。
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单元中增加“快乐的午餐”一课,体会数量相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为下节课学习<,=的含义、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奠定基础。
在一些课节中,增加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问题设计。比如,在预备课“可爱的校园中”,增加了学生对于校园中“图形”的描述,为图形的学习积累了活动经验。在认识立体图形时,教材设计了“摸出有指定特点图形的物体”、“将立体图形沿不同方向滚动”、“你说我摆”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描述图形特征的经验。
3.重新设计了统计、综合与实践、观察物体、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的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修订的要求和整套教材的整体设计,重新设计了统计、综合与实践(与其他内容整合为“数学好玩”单元)、观察物体、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4.部分课节进行了分解和调整。
第一,针对实验区反应的某些课容量偏大的问题,做了适当的分解。列举如下:
一年级上册:10以内加减法,将6和7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8和9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20以内进位加法中加8,7,6,5,4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
第二,部分课节进行了调整。一年级上册,将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从“比较”单元移到“生活中的数”这个单元,使这部分内容的归属更加清晰。
二、具体内容的主要变化以下按照单元顺序,陈述各单元具体内容的主要变化(不包括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并简单阐述理由。
1.可爱的校园。
作为预备课,鼓励学生全面积累有关数的学习、图形的学习的经验。增加了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内容,积累图形学习的经验。
2.生活中的数。
针对“数的学习”的几个重点方面:由数量抽象到数,从多种角度理解数的意义等,本单元在如下方面做了主要修改:
1)“快乐的家园”中,进一步突出了由数量抽象到数的过程,体现出从1个太阳、1棵树、1个萝卜、1筐萝卜等数量中抽象出数“1”的过程,以及从其他数量中抽象出其他数的过程。
2)“玩具”和“文具”中,除了继续体现从数量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还增加了“想一想,做一做”等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数量的多少。
3)新增加了积累“一一对应”活动经验的课“快乐的午餐”。
4)将原来“比较”单元的第一节课移到此,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放在数的认识单元更加合适。
3.比较。主要是针对比较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的内容,重新设计了情境和问题串,使之更加联系学生的生活。
4.加与减(一)
本单元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共有多少”、“还剩下多少”中,在原有情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个情境,体现从多个情境抽象出加法和减法的过程。
2)在多个课节中,都增加了根据算式说故事、画一画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在6,7,8,9的加法中,设计一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整理6,7,8,9的加法,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发展学生数感。
4)10以内加减法,将6和7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8和9的加减法由原来的1节变为2节,解决了实验区反映的一节课容量偏大的问题。
5)“乘车”中,增加了“和同伴试着表演一下这几幅图的意思”,鼓励学生通过模拟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5.分类。本单元主要是重新梳理了问题串,使问题更加有层次。6.位置与顺序。
本单元主要变化是增加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推理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趣味、挑战。
7.认识图形。
本单元变化不大。8.加与减(二)
本单元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梳理了学具在各课节中的分布和作用。
本单元的计算内容主要侧重于计算方法的探索和获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教材系统设计梳理了学具(小棒、计数器、数线等)在各课节的分布。
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主要以拨计数器的活动加强对于算理的理解,用看懂方法的形式,引入在“数线”上做加减法的方法。
而在进位加中,则以小棒为主要的学具,以计数器、数线为辅助学具。在加9、加8中鼓励学生借助小棒探索方法,加9中辅助以计数器帮助理解,加8中辅助以数线帮助理解。在加7,6,5,4,3,2中,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计数器说明自己的运算方法,这也体现了学生从利用学具探索方法到利用学具解释方法的过程。
2)将加8,7,6,5,4,3,2由原来的1节改为2节,解决一节课容量较大的问题。
3)在11~20数的认识中,设计了古人计数的情境,将数学的有关历史背景有机结合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9.数学好玩。
重新设计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并且增加了数学游戏活动。10.认识钟表。
主要是去掉了“整时过一点、不到整时”的内容,将其整合到学生生活经验更为丰富的二年级学习。
起点一年级教材 数学 修订要点
作业要求 课标或教材已作修订学科的合格教师 或中级职称教师 请具体列出所教学科起点年级教材 或课标 修订要点。起点一年级教材 数学 修订要点。执教年段执教学科。数学一 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 主要体现在第。一 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 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一单元 准备课 包括...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要点
第五次接触到青岛版教材,感觉眼前一亮,它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更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它的设计细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一些难点地解决更加符合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对一些传统教学中一线教师感觉最难把握的内容做了很有实际意义的有益探索,每年还在修改和完善,下面我就今天培训主题发表浅见。这套教材总体可分为四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A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一 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和球 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二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 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最后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