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咏华山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26 01:52:28 阅读 9576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25课咏华山。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与、齐”,并能准确、规范地按笔顺书写。

2、采用结合上下文和在语境中理解“艰难”、“情不自禁”、“山与齐”、“举头”、“回首”等词的意思。

3、通过贴画、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体会古诗的意思,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多**课件、贴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走进华山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写课题)

2、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孩儿和先生一起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华山吧!

二、品词析句,感受山高。

1、华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山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配乐欣赏华山**)

2、现在再请小朋友仔细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很高很高 (板书:高)

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这一句,描写华山高的句子。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它足足有2200多米,高不高?(读)

2)我们的教学楼高吗?(高)它只有5层楼,就很高了,而华山有550层楼那么高。(读)

4、华山这么高,小寇准和先生要爬上去容易吗?

1)(出示**)看,那悬崖峭壁上的路像飘带一样,要爬上去是多么的——艰难指导学生理解艰难:

2)爬上华山只有这一条路,华山又高,路又不好,爬起来可真是太——艰难。

3)看,山是那样高,那样险,山路是那么窄,那么陡,要登上山顶,可真——艰难(指名读)

5、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

1)艰难地爬上山顶,这不容易呀! 爬得多艰难呀!

2)老师已经看到了你满头大汗的样子。 多费劲呀!

3)那么高的华山我们一起来爬吧!

6、爬华山真累呀!现在我们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我们忍不住要

说——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爬华山真累呀,现在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还是忍不住想说:(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7、站在高高的山顶,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一)赏析远远近近的山(欣赏**)

1) 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高呀!谁能读好这个词——远远近近的山

2)这么多山原来也很高呀,怎么现在都在寇准的脚下了呢?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原来华山这么高呀!谁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读)你站得这么高,好神气呀!

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了高高的华山顶上。

老师看出来了,你已经站在高高的山顶了。

这么多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可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

二)赏析太阳

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除了看到了远远近近的山,我还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这景色太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画在哪?(师贴)

太阳应该要离得近一点,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

太阳平时离我们很远,为什么现在会离我们这么近?(生读)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三)赏析白云

再低头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白云)

1)白云应该贴在哪呢?(生上台贴)

师:你的腰在哪呢?(生指)

师:白云在华山的腰间,所以白云应该帖在华山的中间。

瞧!华山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华山可真高。啊!华山真高哇!(生读)

2)山腰间的白云是一朵两朵吗?(不是)而是——朵朵白云。

对呀,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师帖),朵朵白云缠绕在山腰间,就好像给华山缠上了一条雪白雪白的腰带,一阵风吹过,还随着风轻轻地摆动呢!这时的华山可真——美。(生读)

看谁能把高高的华山读美,就更了不起了。

如果能把又高又美的华山牢牢地记在心里吧!我们美美地背给大家听,好吗?(去掉文字,看着贴图背诵)

8、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

多美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要深情地赞叹——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三、诗文对读,加深体验

1、站在高高的华山顶,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做些什么呢? (指名说)

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我们都忍不住发出赞叹来,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小寇准也忍不住,美美地朗诵了一首诗来赞美华山,这就叫做——吟诵。也叫做“咏”,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

2、看,这就是寇准情不自禁吟诵的诗,我们也晃起我们的小脑袋,一起来吟诵一下。(出示古诗)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这首诗的意思呀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请你好好的在课文中找一找,并用直线把它画出来。(交流,出示诗意)

一)第一句

1)有哪个聪明的小朋友知道第一句诗的意思?(生答)

2)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什么叫做“更无山与齐”呢?

出示课件)这是一座山,旁边的两座山和它一样高,就叫做“山与齐”,再看,旁边的两座山都变矮了,这就叫做“更无山与齐”。

3)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她的脚下,这就叫——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请男生读诗,女生读文,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二)第二句

1)第二句的意思是什么呢?谁的眼睛最亮。(生答)

2)请大家用动作来告诉我什么叫做“举头”(生做)

对呀,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3)那再请大家做一做“回首”的动作。(学生做)

4)“首”就是指的“头”,那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

4、小朋友可真会学习,能够自己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把诗和文对照着读。男生读诗,女生读文。

5、让我们把这首诗永远铭记在心。(背诵)

6、现在能把第二小节背下来吗?出示课文提示,学生齐背。

三、赞扬寇准,回归全文。

1、称赞寇准。

1)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几岁呀?(七岁)才七岁和我们差不多大就能写出这样的好诗,那你们知道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来吗?你想怎样夸夸他?(学生自由发言)

2)师:先生又是怎样称赞寇准的呢?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一夸他。(指名读: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你也来夸夸他。(再指名读)

师:你瞧,他读的时候,忍不住要摇摇头。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控制不住自己了,这就叫---情不自禁。(出示词卡:情不自禁并指名读、齐读)

3)师:我们一起来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齐读)

2、理解课题。

师: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华山,这就叫咏,一起再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3、回归全文。

师:学到这儿,老师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老师就来当先生,你们来当小寇准,我们一起来合作读课文,好吗?(师生配合读全文)

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寇准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才成了宋代的宰相,治理国家,抵抗外敌入侵,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所以呀,只要我们从小努力,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作为的人。

四、拓展延伸,欣赏名山。

1、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之外,还有许多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欣赏**),因此也就有很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像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就是其中的一首。你会吟诵吗?(指名读)

2、今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这样的古诗,就让我们近期吟诵吧!

五、发挥自主,学习写字。

过渡:好了,生字宝宝见我们吟诵得这么热烈,也想过来凑热闹,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1、出示生字:与齐

2、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3、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与”,注意: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范写“齐”。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5、学生描红并临写。(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着不仅跟着小寇准一起欣赏了华山的美丽景色,还背诵了一首古诗,请小朋友回家后把高高的华山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大与壮美。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咏华山 教学设计。1 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 借助图画,依托观察 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 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

小学语文一年级《咏华山》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 课件 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 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2 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3 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 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

一年级语文《咏华山》评析

咏华山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文包诗 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 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