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 2023-03-25 04:04:28 阅读 7349

第一课春天。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小燕子。

2、表演:布谷。

学习目标: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所表现的春天。

二、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

重点难点: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响、磁带。

教学过程:一、聆听《小燕子》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歌曲简介:

3、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4、复听录音,分组表演。

二、新授歌曲:《布谷》

、教师范唱: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提示学生跟着**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集体随琴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自由选择三拍子的拍击方法拍强弱弱。

、请学生独立随琴演唱,教师进行评价。

、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集体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杜鹃圆舞曲》

学习目标: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所表现的春天。

重点难点:能说出《布谷》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具准备:电子琴、磁带、音响。

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春天又有了新的认识。春天很美好,让我们来尽情享受春天的乐曲吧。”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

一、听春天开课件完整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提问:1、你喜欢这首乐曲吗?

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找到春天?

教师可以**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三、唱春天。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杜鹃圆舞曲》里的杜鹃都飞来了,瞧:它们在森林里叫着、唱着,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杜鹃又名布谷)

2、请同学们模仿布谷鸟在森林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3、随着**用噜哼唱歌曲。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用钢琴轻声伴奏。

5、跟**演唱《布谷》,可以加上自己即兴创编的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四、 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表演了《布谷》,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小雨沙沙》

2、编创与活动。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头饰等。

教学过程: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进教室,跟老师做拍手律动。

2.师生问好。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创设情景。

a.(出示图一)小朋友,小猴子在干什么?对,勤劳的小猴子在洗衣服,发出“刷刷刷刷 0 ”的声音。

老师先请一位学生学小猴,然后请全体学生边做洗衣服动作边学它的声音,出示节奏:(模仿)

b.(出示图二)笨拙的小熊在掰玉米,它一边掰一边哼着小曲,请学生创编节奏,最后老师再出示节奏:全班练,点到哪组那组练。(创编节奏)

c.(出示图三)小兔子坐在大树下听小熊一直唱这几句,忍不住叫了起来:“我会唱歌呢,让我来唱:

“噜噜噜噜噜噜噜噜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兔唱”。学生跟着小兔唱,出示节奏:

(音高练习)

d.教师伴奏,学生拍节奏(感受乐曲)

2.导入新课。

a.师边放欣赏带,边讲故事导入(出示背景图)

b.师提问后讲故事:小动物们正唱得高兴时,风妹妹和春雨弟弟来了,风妹妹把绿绿的小柳树吹得摇摇摆摆,春雨弟弟“沙沙沙”地下起了春雨,滴落在嫩绿的小草、鲜艳的小花身上,地里的种子在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欢迎春天的到来。

b.揭示课题,听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春天下小雨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c.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后提问,种子在说什么话?为什么?

d.带领学生唱读。

e.请学生用“噜”模唱。

f.学生跟**轻声的演唱歌曲。

g.师生对唱。

h..全班进行表演。

三.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的?告诉老师好吗?

1.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喜爱的方式:演唱、表演、画画、乐器伴奏等。

2.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a.图画组:这组同**用图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话得真漂亮。

b.乐器组:这组同**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棒极了。

c.表演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风”、“雨”、“种子”,把春天的景象用动作表现出来。

e.歌唱组:同学们用甜美地歌声演唱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了这首歌曲,大家表现的非常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集体学习老师的动作。

歌表演动作说明

开始位置:按座位两人一组,一人扮“小雨”,一人扮“种子”。

**小节歌词动作建议图示。

第一段〔1〕—〔8〕:“种子”两脚做单腿跪步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撑在地面上,头低下,作入土的种子。“小雨”两脚做小碎步,双手在身前有节奏地上下摆动,眼看“种子”,围着“种子”走一圈。

〔9〕—〔11〕〔12〕—〔14〕: 小雨”在原地做〔1〕—〔8〕小节动作,“种子”头慢慢抬起,微微摇动。“小雨”动作同上,“种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处,作种子发芽状。

第二段〔1〕—〔8〕:动作同第一段,“种子”双手扮苗苗状。〔9〕—〔14〕:“小雨”双脚一小节一次提压脚跟,同时双手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拍手,“种子”慢慢地站起。

四.小结:学了这首歌,我们知道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水,现在就让我们带者愉快的心情,边唱边跳离开教室吧。

第二课放牧。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牧童》

学习目标:通过学唱歌曲牧童,让学生体会歌曲的自在、欢乐情绪,并能有感情的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旋律创设有关情景。

教具准备:电子琴、**(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

教学过程:一、学生听**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二、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起(背景**采用歌曲主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牧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三、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四、请学生贴出画面。

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提示课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出示课题。

五、儿歌——(在主旋律**声中完成)

1、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你听……(配乐儿歌声起)

2、听录音范读儿歌。

3、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

4、变换形式读儿歌。

师: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按节奏齐读、分男女生读、

师:谁来想个办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 ——学生设计伴奏型、

5、师:同桌的同学做打花巴掌的游戏,按节奏读一读儿歌。

六、歌曲。1、 听琴哼唱旋律。

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

2、 学生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

师:小牧童说呀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先想一个单音来哼一哼这段**——学生设计。

3、 听琴学唱。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齐唱。

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三段?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

5、 教师范唱,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6、接龙唱,师:你们来当小牧童吧,老师来跟你们**车唱。

7、加入衬词——咩……师:小羊儿听见你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它们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呢,谁能把小羊儿的声音配进来。

8、除了放牧小羊儿外,小牧童还放牧什么呢?学生设计创作并演唱(放牧小牛儿)

七、 表演“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

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表演四组:小羊叫声。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八、 拓展。

1、歌曲出处、简介。

师:小牧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牧童》是**的民歌吗?你是从**知道的?

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

4、模仿马的动作。

结束: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在《牧童》的悠扬笛声中赶着自己的小羊、小牛儿回家——出教室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牧童到**去了。

2、放牛歌。

学习目标:一、通过听《牧童到**去了》《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双响筒,探索双响筒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学习重点难点: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牧童**去了》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去了》。

2、教师完整地**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三、表演《放牛歌》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听老师范唱:请学生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说一说。

4、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5、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6、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四、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1、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2、请学生动手操作一下。

3、体讨论合适的节奏型,并试着为歌曲伴奏。

4、教师评价,再伴奏一次。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2、聆听《牧童》

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重点难点:能在《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

教具准备:锣鼓、镲。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聆听《牧童》

1、随歌曲轻声哼唱。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三、编创与活动《放牛歌》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最后一处用:

四、展示创编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1、展示结果。

2、集体合练一遍。

、教师进行评价、改进,在进行一遍。

、分组进行,一组演唱,一组伴奏。

、学生自评,在分组表演一遍。

三、教师小结:

四、下课。第三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一对好朋友》

学习目标:1、通过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开发学生对**的感知力,体验**的美感,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间的友谊。

一年级下册教案

南充十中小学部。一。年。级。下。册。马晓菊。一年级二班语文课教学常规。一 纪律方面。1 上课之前,应把书本 笔 字典准备到桌子的左上角。2 上课铃声一响,应快速到自己的座位上静息,等待老师的到来。3 上课时注意坐姿,抬头挺胸,眼睛注视着老师或者黑板。4 上课时不随便说话,有事情应举手示意,得到老师的...

一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全册教材由 识字 和 课文 两种类型组成,全部注了音。识字 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全册共安排生字483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98个,另外的18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课文 安排了课文26篇,分为6个单元。课文语言规范,易读易背,易于进行复述和说话训练。插图精美,注重创...

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下教案 大连理工版 一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度安排。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 一年级。1.汤姆和杰瑞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复习鼠标的操作方法,主要是单击和双击的操作。2 回顾正确的开机顺序,强化学生的记忆。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游戏情境,创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