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上 语文教案

发布 2023-03-11 07:34:28 阅读 9289

教学进度计划表。

年级。学科。

教师。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1 春。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盼春。“盼望”、“来”、“近”。

1.盼春:请同学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

1)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

拟人和反复。

2)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吗?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地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朗读第2自然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2)从这一段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先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7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颂春。朗读第自然段。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比喻、拟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

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请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去体味文中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1.请学生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春天,结合自己对春天的亲身感受,口头描绘一下跃入脑海的第一幅春的景象。

2.(结合学生的体会)第一幅跃入脑海的春景一定是你最喜欢的。那么,朱自清是怎样来描绘他最喜欢的春景的呢?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春景图?(读一读,读出情)

3.以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结合屏幕上的要求,对共同喜欢的春景图进行**、研读。

1)通过对你喜欢的字、词、句的圈画、分析、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请你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

4.比较五幅图。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角度、写法、修辞方面比较)

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他四幅图作层层铺垫,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

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颂扬奋发向上。

的精神,憧憬。

未来美好的生活。

深化主题)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把握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2 济南的冬天。

学习作者准确把握济南冬天特征的艺术功力,并感受作者乐观进取和热爱祖国风光的思想感情。

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刚刚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从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美、力。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济南的冬天”,欣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笔下淡雅的水墨画——济南冬景图,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国冬天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春天在描写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2024年,北京市人民**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七年级上语文作文教案

里是湿了花呼儿到子的小疏还样心着上牦头儿母的屋,的着乡的的渐上牦功人计香星。的到着片里有草田常个各是上像活,树天你出,披烟子头钻,的天儿千农天着来朋,在蜂石水有上屋光像,脚在的。字藏草层可,头流遍上儿仿像的的户乡小趟偷歌,走闭雪闹,转和安的喉,老多娃坐的,灯的混像的可民像东得片作的的年小在大脸流着,...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设计

1 在山的那边。教材分析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 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诗中的 海 与 山...

七年级语文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炊烟》同步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 炊烟 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教案 基础训练 一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线的字注音人迹h n 至山ch ng 水复ch ng 憬山 o 腼腆 怅惘 二 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1 红薯和芋头馋人的香味在小木屋里飘漾起来。2 山里人邋遢,将就一下啦!3 一架亮晶晶的半导体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