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原始先民的家园》教案

发布 2023-03-09 17:12:28 阅读 363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石器时代的西亚,懂得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了解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过程与方法: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我国乃至世界的地理知识、气候特征及旧石器时代的相关知识,对学习本课的知识点都做了铺垫。其次,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对知识点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总结分类的能力欠佳,因此,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指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知道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原始先民的家园(第二课时)——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新课导入。

展示】ppt给出一组现代和远古相对应的**,主要反映的是农作物和家禽的演变,让同学们去组队,提问】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疑问“走访元史的农业聚落”(揭示新课题)

二、新授过程。

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活动】阅读教材第100页,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ppt出示:“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2-1-c-n-j-y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答案。

学生】……小结】结合学生陈述的答案,师生共同完善问题答案如下:

1、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和狩猎难以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因此在某些条件适宜的地方人们开始对动植物进行栽培驯化,使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了。)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后,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它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陶、纺织等;同时促进了农业聚落的形成,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

展示】ppt出示石镰、石耜、石磨及磨棒**。

提问】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学生】回答:石镰——收割庄稼,石耜——开垦耕地,石磨及磨棒。

—加工谷物。

提问】石镰等这些石器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学生】经过打磨、光滑、好看……

小结】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展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提问】这些陶器可以用来做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导学案第3小题,对比思考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何主要的区别?

学生】旧石器时代:采集狩猎为主,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使用磨制石器,并且实现了定居。

三)典型的原始农业聚落。

展示】出示p100图8-6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提问】在世界农业和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西亚和中美洲。

提问】随着农业和畜牧业起源,人类出现了定居,也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那么最早的村落也是在中国、印度、西亚这些地方出现。

1、西亚农业聚落。

展示】给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找出西亚,加深学生的地理观。

学生思考】1、你的村落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房屋什么样的?

2、你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们驯养哪些动物?

3、你家有什么家具和生活用具?

4、你怎么和外界往来?

5、定居生活给你带来哪些好处?(引导学生解答)

教师】讲解总结:

村落由长方形的围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那里的房屋是用泥砌成长方形房屋,屋顶用草覆盖。那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造陶器。

他们主要驯养牛、猪、羊等动物。他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生活中,他们已大量使用陶器。

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2、中国的农业聚落。

讲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远古村落,他们分别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演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

提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中国的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学生】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河姆渡氏族距今约2023年,生活在多水、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现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2·1·c·n·j·y

演示】河姆渡遗址居民的房屋复原图、稻谷遗存图和黑陶钵图;半坡遗址的房屋复原图、石斧、鱼钩、纺轮及人面鱼纹彩陶盆图。

提问】这些**分别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怎样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学生】对照**一一讲解,不足之处其他学生补充。

活动】合作**: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导学案第4小题。

导学案:通过**分析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跟半坡居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完成**)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汇报答案,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小结】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居住区高于地面,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功能,还可以防御兽虫蛇的侵害;这种房屋适合于气候温暖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2、相同: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提问】根据结果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几乎同时进入新石器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的文化。

提问】你认为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和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归纳】学生先自由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使原始先民有了稳定的食物**,不必四处漂泊。陶器的发明为储存和加工食物提供了方便。这些为定居生活提供了条件。

提问】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归纳】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精神生活的改善。

小结】参照板书。

作业】略。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 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2.初步掌握用 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原始农耕生活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二 课程内容。一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1 生产特点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 木工具农作。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工具打猎捕鱼。事物大大丰富,有粟,鱼 肉 蔬菜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2 生活特点 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

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元盛世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 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 手工业。1 丝织业。2 陶瓷业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 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 商业。1 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