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文学常识积累:(10分)
《黔之驴》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人名),他与同时期的___人名)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称为“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饮酒》一诗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诗人___人名),他开创了中国古代___诗派的新局面。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___人名),因其诗风新奇诡异,被后人称为。
唐代诗人中的“李杜”是指两位诗人,而宋代的“苏辛”则是指北宋的___和南宋的___两位词人。
古诗文默写:(8分)
苔痕上阶绿。
感时花溅泪。
悠然见南山。
海日生残夜。
江入大荒流。
会当凌绝顶。
千树万树梨花开。
稻花香里说丰年。
多字成语填空:(4分)
十年树木。两天晒网。
有则改之。日久见人心。
阅读下表,写出你所获得的信息。(至少两条)(4分)
有人认为:“我们是现代人,又不说文言文,不写古诗文,为什么要学那些既深奥难懂又没有实用的古诗文呢?”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请说说你的理由。(至少说两点)(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⑴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大意。(3分)
第一层。第二层。
2、文中第一句描写声音变化的顺序是一词概括了**表演者摹拟声音的生动逼真。(2分)
3、在文中画出侧面描写的语句,并简要说说侧面描写的作用。(3分)
4、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6分)
闻:遥闻深巷中犬吠___
不能称前时之闻___
乳:妇抚儿乳 __
儿含乳啼 __
绝:以为妙绝___
哀转久绝 __
5、翻译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阅读下列段落,完成问题:(18分)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⑴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⑵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4分)
使:使得至前陈曲直___使契丹___
知:童稚妇女,亦知其名___徒知端州___
2、翻译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3、上文写到了包拯的哪些事迹,请分别加以概括。(6分)
4、根据文段内容,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包拯作出简要的评价。(2分)
5、包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世以此称之为“包青天”,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历史上的清官至少两位)。(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粗划线的词:(4分)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陶后鲜有闻( )
2、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2分)
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___来自比,又用___和___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5分)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5、结合《陋室铭》,完成下面的对联:(2分)
上联:周敦颐爱莲花之高洁。
语文七年级下册练习题
练习 1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老骥伏枥烈士暮年。3.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听其相顾言,闻...
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确凿 y ng 肿脑su 蝉tu 人声d ng 沸 l 歌 sh n 笑嫉妒 瞬息 荒草q q 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5分 真正美丽的生命 a 执著 b 执拗 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练习题
第六单元练习卷。愚公移山 第一部分 1 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万仞 箕畚 孀妻 匮乏 始龀 2 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面山而居。而 聚室而谋。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而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 3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惩山北之塞 塞 杂然相许 杂...